依法治理自媒体“黑公关”
2018-10-29 07:29:00 来源:湖北日报
    江德斌

    每年维护上百家自媒体,单价从每年5万元到数十万元不等,一家汽车行业公司负责人吐槽:“不交钱,就可能被黑。”近年来,自媒体“黑公关”让一些企业闻之色变。“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一些自媒体靠“黑公关”获取高额利益,有的一年能收数千万元“保护费”。(10月26日新华网)
    在内容创业成为热点后,部分自媒体大号拥有数百万,甚至数千万粉丝,具有非常大的网络舆论影响力。目前,自媒体流量变现的途径很多,盈利相当可观。然而,一些自媒体唯利是图,漠视内容创造的真实原则,将赚钱视为根本目的,当正常的流量、广告不足以支撑时,做“黑公关”便成为“生财之道”。据暨南大学传播大数据实验室发布的《网络“黑公关”研究报告》总结:自媒体文章契合网民心理,为吸引眼球,文章会指责企业危害儿童身体健康、侵犯个人隐私、涉黄、资金链断裂等。
    自媒体变身为“黑公关”,助长了“网络黑产”,令虚假信息、谣言满天飞,严重破坏网络环境,社会影响极为恶劣。一家公司的公关负责人说,“去年我们遭受一家自媒体频繁发‘黑稿’,在交了30多万元‘保护费’后,他们立刻主动进行正面宣传。”这种行径,被网友称之为网络“黑社会”,已然涉嫌违法犯罪,如果不依法处理,不仅互联网生态被毒化,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也会恶化。有些自媒体集中“爆黑料”明显存在组织化、规模化操控的痕迹,其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利用“黑公关”搅浑水带歪网友,带偏舆论导向,以达到“圈钱”的目的。诸如此类的违法行为,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批评,监管部门更要高度警惕,不能纵容部分自媒体为所欲为,应依法予以调查和处置,对违法行为严厉打击,依法肃清“黑公关”,规范自媒体有序经营,不得突破法律和道德底线。
    自媒体是新生事物,构成了互联网舆论的一环,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发挥了强大的传播优势。然而,自媒体业内的各种乱象,将严重影响互联网的健康发展。当前,我们的社会治理模式正在由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更加注重网络民意,如果任由自媒体野蛮生长,正常的市场秩序和舆论环境都会遭到破坏。自媒体经营者要摒弃暴利心态,自觉遵守法律和道德;公众要明辨是非,不被谣言牵着鼻子走;监管部门更要完善制度,加强监管,做好网络舆论的守护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