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10月28日,南剧小戏《金竹背篓情悠悠》演出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朋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韩晓玲
10月28日晚,4台小戏在京韵大舞台“飙戏”。楚剧小戏《干书记巡堤》《拆围》、南剧小戏《金竹背篓情悠悠》、荆州花鼓戏小戏《拦花轿》均是现实题材,各具风味,共绽地方戏曲芳华。
戏短情长吸引戏迷
4台现代小戏讲述的都是身边人身边事,戏短情长,充满生活气息。
楚剧小戏《干书记巡堤》由大冶市艺术剧院排演,以大冶市保安镇农科村党总支书记王能干为原型,通过王能干乔装暗查,弄清修堤“猫腻”,最终保证工程质量的故事,生动塑造了一位真抓实干、一心为民的优秀党员干部形象,兼具思想性和艺术性。
另一台楚剧小戏《拆围》由咸宁市咸安区楚剧团演出。某村党支部动员党员带头拆除自家养鱼的围栏、围网,党员水生在承诺书上签了字,却与老婆水生嫂产生矛盾。水生和村民太平洋巧妙说服了水生嫂,使其同意拆围……小戏描绘了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村民们改变观念,迈向美好明天的新景象。
咸丰县南剧艺术传承保护中心演出的南剧小戏《金竹背篓情悠悠》,则以小故事反映精准扶贫的大主题:李春花被丈夫田友发抛弃,贫病交加。村里老书记将她送进医院,又用金竹背篓将她女儿背回家精心照料。后来,李春花在各方帮扶下办起农家乐。想一夜暴富的田友发因病回家,被老书记列为扶贫对象。李春花原本坚决反对,但和女儿回忆起受老书记救助的往事,决定帮助田友发治病、脱贫致富。
荆州花鼓戏小戏《拦花轿》的故事发生在江汉平原农村:讲排场图虚荣的周大妈为侄女大肆操办婚事,当迎亲花轿急欲过河时,却被摆渡人杨大爹一再拦阻于渡口。在杨大爹耐心风趣的劝导和身为党员干部的新娘行动引导下,周大妈改变陈旧观念,喜事新办。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两位著名表演艺术家孙世安、吴培义再现这一出经典戏。
扎根生活吐露芳华
《拦花轿》始创于上世纪60年代初,其他3台小戏刚刚立上舞台。无论经典还是新戏,都很受戏迷欢迎。
近60年来,《拦花轿》历经数轮改编和几代翻演。1984年元月,吴培义、孙世安联袂晋京演出,被中国艺术研究院录为戏曲经典收藏。现在,这台小戏仍在网上热播。吴培义笑言:“那年,我28岁,孙世安36岁,属于青年演员。眨眼间,我俩都成了年过花甲和古稀的老头老太。”两位老戏骨,精彩演绎经典小戏。
省花鼓戏艺术研究院院长徐中兵说,这台小戏“反对铺张浪费,提倡勤俭节约,主张喜事新办,不要请客收礼”的主题,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3台新排小戏情节紧凑流畅,风格简洁明快,表演上既继承传统又具有创新追求。《金竹背篓情悠悠》主演杨理理原本是一名歌手,9年前转型成为南剧演员,演过大戏《唐崖土司夫人》,也演过好几台小戏。她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这台小戏以唱腔为主,道白较少,内容贴近现实生活。《拆围》只有3名演员上场,整台戏不过22分钟。剧组以咸安推进湖泊拆围为创作背景。咸安区楚剧团副团长王利华说,这次与其他剧种的小戏同台演出,是难得的学习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