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研究与创作相映生辉
2018-11-03 07:41: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草书扇面苏轼诗
    图为:草书立轴徐凝庐山瀑布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虞旻子

    【湖北书法家】
    【人物名片】

    张天弓,中国书协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湖北省书协副主席,华中师范大学长江书法研究院副院长、特聘教授。出版书学专著多部,发表论文80余篇,坚持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相结合,作品被诸多机构收藏。
    兰亭奖,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能得一次,就是很多书家一辈子的期盼。但张天弓,却接二连三斩获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
    秋日午后,张天弓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访谈,畅谈几十年来的研究成果、创作心得,令人钦佩又受益匪浅。
    自1988年出版首部书学专著《书法学习心理学》起,张天弓在古代书学流域已求索30年,他孜孜不倦,细细耕耘,一块一块深挖。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理论奖,张天弓论文《永明书学研究》即荣登榜单。他反复研究秦代至唐的诸多文献,撰写45篇考辨文章,著成《张天弓先唐书学考辨文集》,斩获第四届兰亭奖理论奖一等奖。专著《中国书法大事年表》,获第五届兰亭奖理论奖三等奖,也成为高校书法专业学生必备工具书。
    张天弓与兰亭奖有缘,6届兰亭奖,除三获大奖外,论文《论“字组”》“获奖提名”。另两届,他均担任评委。这足见其书学理论研究的造诣和影响力,他却只是说,“可能因我做的是实实在在推进传承的工作吧。”
    受家庭熏陶,张天弓自幼热爱读书、写字、画画。恢复高考读完大学后,他潜心研究书法理论,自此,人生就剩两件大事,研究、写字。为更好地研究,他大量临写经典碑帖,穷原竟委,上下求索,这为其书法注入难得的文化内涵。
    大量临帖让张天弓擅长诸体,他将自己提出的“字势”“字组”等概念,运用到创作中,行、楷、篆、隶,注重锤炼“字势”,草书、行书,多加锤炼“字组”。张天弓自称其书法创作是“学人的书法”,颇具“书卷气”。他根据文意不同,运用不同表现手法,追求字势的形质、神采,深厚的文化积淀可窥一斑。
    诸体之中,张天弓对“二王”草书和汉代章草用功至深,他强调“临时从宜”,秉笔率性。评论家陈志平撰文称:“细读张先生的草书,约有四端:第一,线质圆润流畅;第二,结构奇正相生;第三,章法匀称疏朗;第四,字组巧妙入神。整体上呈现出清雅脱俗的格调。”
    张天弓在中国书协公益大讲堂讲过《书法本体论》,引起强烈反响。他认为,中国书法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包含着礼仪规范,如果不讲这些,就丢弃了书法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髓。
    近十年来,张天弓潜心研究书法审美,致力于当代书学学科建设,最近,他将研究成果浓缩成一本书《认识书法作品的简释(35个一级术语)》,尝试对前人成果用现代学科诠释,对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