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无论哪条战线、哪个领域、哪个行业,符合任用相关规定必须是共同的遵循。这种用人上的共识、制度上的刚性,不应被打破,也不能被打破。
西安高新区三位80、90后担任千亿国企高管事件在引发舆论高度关注后,西安高新区管委会连续发布通报,从“未发现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社会关系”,到“已决定对该三人停职并启动相关法律程序”,再到“免去作为西安高新控股主管单位的西安高新区财政局局长王进杰的局长职务”,问题在一步步深入,人们的思考也在一步步深入。
从事情的起因看,引爆舆论的,是社会对千亿国企三位高管的“年轻化”和“特殊化”的猜测和质疑。虽然调查显示“这三人并无特殊家庭背景,整个任职过程中并没有发现有打招呼等违纪违规现象”“在任职前后薪资无变化”。但随后三人被停职和相关主管单位负责人被免职的处理结果却告诉我们,没有特殊家庭背景、没有拿高薪,并不等于这三位国企高管的任命没有问题,相关主管单位负责人因为“违反国有企业管理人员任用的相关规定,擅自变更法人及董事”被免职,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不拘一格大胆使用优秀年轻干部,是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继往开来、薪火相传的根本大计,也是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的明确要求。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不拘一格不是破坏用人原则和规矩,随意选拔、任意使用。被免职的三位高管中,公司法人代表、董事长兼总经理由一名80后担任,其简历只显示“历任西安佰仕达人才服务有限责任公司员工”,两位新任董事皆为90后,一个前年毕业,一个去年毕业。这样的职业经历,显然不是依照“坚持事业为上,以事择人,人岗相适”的原则进行的任命,也明确违反《西安市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暂行办法》关于“担任国企领导人员应当具有在大中型企业中层及其以上管理岗位任职的经历,或具有在相应层次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中层及其以上岗位任职的经历”这一规定。
更进一步追问,明知违规,这样的“特殊”任用是出于何种原因,又如何能够得以实现?按照最初的情况说明,“高新控股公司按照事业单位员工不得在企业兼职的要求,分步对原董事、监事等公司管理人员进行了临时调整”,那这种“临时调整”背后的问题就在于:如果一个资产规模巨大的国企高管任用能如此简便、随意实现,那相关的任用规定就无疑沦为了“稻草人”;如此“破格”任用,不仅不能改善干部队伍结构,激发干部队伍活力,相反却显示出国企改革中行政和市场的边界依然不够清晰,国企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依然有待完善的现实,给人以深刻警醒。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新时代所需,要放眼各条战线、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但是无论哪条战线、哪个领域、哪个行业,虽要结合各自的具体工作要求,但符合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符合任用相关规定必须是共同的遵循、共同的要求。这种用人上的共识、制度上的刚性,不应被打破,也不能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