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丹
武汉创设大接访行动常态化机制,让干部下基层访民情,变“坐等群众上门”为“带着感情下访”;黄石通过组建村庄理事会,实现群众事群众议,解决了乡村治理中干部干群众看的难题;恩施推行“律师三进”模式,将法律服务送到村送到户,让涉法涉诉信访得以及时化解……地点不同,方式不一,但都是湖北践行“枫桥经验”的真实事例。“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55年前,毛泽东同志批示学习推广浙江诸暨“枫桥经验”;习近平总书记也就“枫桥经验”作出过重要指示,把“枫桥经验”坚持好、发展好,把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好、贯彻好。55年间,中国社会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为何“枫桥经验”依然闪耀时代光芒?“枫桥经验”根植于中国大地,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有益探索,是在党的领导下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激发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化解矛盾纠纷的创新之举。尽管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创新和发展,但其精神实质始终如一。说到底,“枫桥经验”就是坚持走好群众路线,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激发群众首创精神,不断创新群众工作的方式方法。
时代的列车滚滚向前,基层社会治理也面临新的难点,解决新矛盾新问题,需要不断丰富“枫桥经验”的时代内涵。社会转型的特殊期,矛盾多发,诉求多样,如何有效凝聚民心,化解矛盾?我们进入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把这一“最大变量”变为“最大增量”?面对农村空心化、边缘化、老龄化问题,如何激发村民自治的热情?从城市到乡村,从现实到网络,不同的矛盾需要有不同的解决方法,不同的问题需要有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不能简单复制、照搬一些经验做法,需要充分考虑矛盾的个性给出因地制宜的治理方案。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枫桥经验”在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上将大有作为,从过去单纯的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治安稳定,拓展到防范化解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领域安全风险,成为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平安和谐的重要法宝。在基层治理中继续发扬党的群众路线这一传家宝,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就能找准群众工作创新的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发扬新时代的“枫桥经验”,就是要通过改革创新,更充分地发挥自治、法治、德治的作用,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基层治理的有效方法,让人民群众有更大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