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铁棒锤轮胎 老将传帮带
2018-11-17 07:35: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省拳击队冬训专项力量训练科目大锤砸轮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诗秋 摄)

    11月15日上午,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省体育局重竞技管理中心训练馆,一股特有的激情扑面而来。虽然外面凄风冷雨,但拳击馆内已是赤膊上阵,其他场馆的训练也如火如荼。省重竞技中心主任马剑平开玩笑说:“这里除了‘撸铁’的(举重),就是‘打架’的(拳击、摔跤、击剑、跆拳道、柔道),基本都是要‘过磅’的(绝大多数项目都要按体重来分级别)。”“撸铁”“打架”“过磅”,这些关键词也是重竞技项目冬训永恒不变的主题。

    苦
    一天四练10小时三月跑800公里

    为未来一年训练比赛打基础,3个月的冬训期是各运动队一年之中最密集最重要也是最苦的训练阶段,训练量极大。
    拳击队教练邓爱民说:“冬训期间仅专项跑步练习,3个月累积下来可到800公里,这还不算准备活动在内。第一周每天完成10000米,以后逐渐增加,有时最长可达26000米。”击剑队教练李红忠和自由式摔跤女队员李倩都表示,每天三练是日常操作,晚上再加练一次也不出奇:“每天累计10小时,很平常。”32岁的拳击队名将、前国家队队长刘伟说:“我这么些年冬训积累下来,现在的体能状况比队里二十来岁的小伙子还好。”
    苦练的背后都有实战要求。脱下击剑服,2017年全国冠军赛总决赛男子个人冠军王乐一身大汗:“击剑比赛往往一天就要从预赛打到决赛,每场比赛只能休息三五分钟。加上击剑服密不透风,一天下来汗水从里面往外淌。如果没有良好的体能积累,根本应付不了。”李红忠说:“韩国佩剑最近10年一跃为世界顶尖水平,靠的就是苦练。中国队员去韩国训练,身体条件一般的连准备活动都顶不下来。”

    巧
    铁棒轮胎都上阵技术心理全跟上

    苦练之余还要巧练。拳击队向来喜欢用重型车辆的轮胎做训练器材,既能当杠铃锻炼全身力量,又能踩在上面做步伐练习,甚至还用木棒锤击锻炼出拳发力的相关肌肉群,可谓一专多能。邓爱民介绍,队中原有的木棒用了十来年,都起了包浆,现在又弄了个更重的铁锤,还换了个两百斤的轮胎,“就是想各种办法练呗。”
    击剑队的调整训练中有一项步伐练习,队员们一会儿在楼梯上快速变换步伐,一会儿又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很快就满头大汗。李红忠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很强调练习脚步的频率,这也是长期跟踪学习国外优秀经验得出的结论。”但他说借鉴学习不能盲目,“以前法国外教来队里不练力量,我们也曾这样认为。但结合实践发现,东方人先天力量不足,很多技术动作尤其是加速是需要以力量为支撑的。”今年冬训,击剑队就准备联合举重队开展跨界混合力量特训。
    苦练之外还需要调整好心理状态。重竞技项目训练很枯燥,比赛机会相对较少,年轻运动员容易产生厌烦、逆反情绪。摔跤队教练刘军勇说:“老队员帮助教练做年轻队员的沟通工作,用亲身体验说话,有时比我们的效果还好。”作为队里的老大姐,李倩在这方面感触很深:“一般要练七八年才会感受到摔跤运动的乐趣所在,我们这些老将就是要给小队员讲其中的乐趣。”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郭晓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