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播橡子致富新希望
2018-11-25 07:57: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汪彤通讯员程平田永红

    11月19日一大早,竹山县宝丰镇林业站工作人员在该镇水田坪村查看直播橡子发芽情况。目前该镇已完成直播橡子2000多亩。
    橡子,栎树的果实,外表硬壳,棕红色,形似蚕茧,内仁如花生仁,含有丰富的淀粉。栎树,也叫橡子树,能适应广泛的气候和土壤条件,生长迅速,抗干旱,少虫害,无需专人管理,荒山野岭,沙丘薄地,均可栽种,在热带、温带、寒带都有栎属树种分布。全世界共有栎树300多种,我国有60种左右。
    在过去漫长的岁月中,栎树被称为果腹树,曾是人们在灾荒时的重要食物来源。唐代皮日休有一首《橡媪叹》,诗中写道:“秋深橡子熟,散落榛芜冈,伛伛黄发媪,拾之践晨霜。移时始盈掬,尽日方满筐,几曝复几蒸,用作三冬粮……”当地人介绍,橡子不但能用作食用橡子面、橡子淀粉,还可制作豆腐、酿酒,加工技术成熟。
    原本深山里不起眼的果腹树,是如何火起来的?这与当地另一农业产业——食用菌类产业有关。
    食用菌类产业是精准扶贫的重要项目之一。近年来,随着食用菌类扶贫项目产业的发展,食用菌类产业所需耳菇林原材料资源稀缺问题,日益突出。而栎树也是种植香菇、木耳等食用菌的重要原材料。“利用闲置或是产出率低的荒山荒地种植橡子,不仅能够增加森林覆盖率,还能帮助林农增加收益。”竹山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说。
    竹山县自2016年起,计划用5年时间新建耳菇林基地5万亩。橡子种由县林业局统一采购,县政府每年整合专项资金,按每亩50元的标准对播种及管理者进行补助。各乡镇将结合本地实际,按照集中连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将基地建设任务落实到村、到地块。一时间,造林大户种植橡子的积极性高涨。“橡子直播和管理技术简单,存活率高。食用菌产业和工业淀粉行业现在发展红火,不愁销路。树长在那里,就是绿色银行。”林业站技术人员介绍,当地生长的主要是栓皮栎,10年后成林,每亩可收益800元以上。
    在石漠化山地等立体条件差的困难造林地种植橡子,能起到蓄水保墒、改良土壤的作用,通过生态修复,原本光秃秃的石头山也有望成为“金山银山”。2018年,竹山县把耳菇林基地建设作为精准灭荒的支撑项目,整合资金150万元,优先安排在适合橡子生长的精准灭荒地块,发展耳菇林基地1万亩,实现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的双赢。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