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评论员 周磊
在旅游消费日趋理性成熟的背景下,一个景区如果一旦出现严重而且普遍的“宰客”问题,无论是市场环境的整肃、商业信誉的修复,还是消费信任的重建,都将会是一个艰难而且长期的过程。在一个更加注重消费体验、更加体现“用脚投票”的旅游市场,这越来越成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在接连曝出各种宰客消息引发全国关注后,中国雪乡旅游风景区经过整改已经开园,承诺不宰客,并对住宿价格进行公示。但是相对于普通的住宿条件和旅游服务,雪乡住宿、雪上娱乐项目的“明码”标出的不菲价格,依然引发广泛质疑。
宰客是旅游市场必须长期严肃对待、严格治理的顽疾。雪乡是一个新兴的旅游目的地,对宰客的问题认识是否深刻,对宰客的整改是否有力有效,消费者的体验是最好的说明。而当前“明码标价”遭遇的各种“不感冒”“不待见”,再次警示我们,价格调整容易,信心恢复不易。在旅游消费日趋理性成熟的背景下,一个景区如果一旦出现严重而且普遍的“宰客”问题,无论是市场环境的整肃、商业信誉的修复,还是消费信任的重建,都将会是一个艰难而且长期的过程。在一个更加注重消费体验、更加体现“用脚投票”的旅游市场,这越来越成为必然要付出的代价。
旅游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在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同时,旅游本身也在不断增进消费者对“市场”的认识,增进旅游服务与旅游消费的互动。现在,很多消费者已经能够接受景区的门票、住宿淡旺季有一定差别,但这不等于应当接受“9个月磨刀、3个月宰羊”“旺季越短价格越高”的涨价思维。很多消费者也能够理解地理位置偏远的景区,商品价格因为天气、运输等成本高于日常价格,但不等于应当接受“泡面60元一碗”的漫天要价,应当在“冰天雪地不怕你不吃不住”的说法面前忍气吞声。现在,旅游消费也越来越多元化,有人选择“穷游”,有人爱住星级酒店,不同的人对价格有不同的承受力和容忍度,但这也不等于大家能够容忍“低档服务、高档消费”等价格欺诈,更不会接受“玩得起就玩,玩不起你就别来”的宰客逻辑。
同样的道理,景区的住宿定价是市场自主定价,但明码标价不等于合理标价;市场自主调节,不等于价格想怎么涨就怎么涨;不干预具体价格,不等于对各种坐地涨价的宰客行为听之任之。现实已经证明,越是热门的景点,存不存在“宰客”问题,宰客的问题有多严重,消费者都有着清晰的判断,也有着基本的共识。还抱着“一锤子买卖”“你不来有人来”的想法,只会走进死胡同。
对于一个健康发展的旅游业来说,“不宰客”不是高线,而是基本的市场规则和行业底线。在这样的底线面前,资源再稀缺,也不是可以宰客的特殊景点;旺季再短暂,位置再偏远,也没有宰客的特殊理由。从天价大虾到黑心导游再到雪乡宰客,当宰客遭遇的批评越来越强烈,当整改面对眼光越来越“苛刻”,当谅解的获得越来越不易,景区经营户和市场管理部门都要意识到:“宰客”的最大损失,不在利益,而在人心;治理“宰客”问题,事后纠正的难度和成本已经越来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