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科研项目现场“相亲”
2018-11-27 07:40: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讯(记者韩晓玲、通讯员吴江龙)海洋真菌抗癌新药、成为内镜医生“第三只眼”的内镜精灵、新型降胆固醇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成药性研究、基于可穿戴设备的脑卒中病人病态步态监测与病理分析系统……11月23日,在武汉大学第二届健康产业合作论坛上,该校一批科研项目现场“相亲”,希望通过政产学研紧密合作,加快研究进展和成果转化。
    2017年,全省大健康产业规模已达到4220亿元。多位知名企业家发起成立武汉大学健康产业联盟,在健康产业领域促进企业联合、加强创新合作。
    此次论坛上,专家学者、企业家共同为健康领域的科学研究和产业发展建言献策。他们呼吁:健康产业领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亟待提高,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瓶颈依然存在。国内许多生产健康产品的厂商规模较小,集中在中低端市场打价格战,自主创新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武大副校长舒红兵院士认为,中国医药研发的瓶颈在于缺乏突破性的基础研究成果、重要的药物靶标,缺乏完整的医药研发链条、平台,缺乏真正懂医药研发全过程的管理和技术人才,缺乏理解医药研发过程并愿意承担风险的投资人。
    论坛现场,武大相关院系和附属医院展示了一批科研项目,有的已结题,有的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各项目组纷纷公布联系方式,希望能与企业合作,推动成果转化。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