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书戴叔伦诗《夏日登鹤岩偶成》
图为:书戴叔伦诗《怀素上人草书歌》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海冰 通讯员 虞旻子
【湖北书法家】
【人物名片】
魏启荣,中国书画研究院创作研究员,湖北省书法院副院长,第二届“湖北省最美文艺志愿者”。出版有《魏启荣书法集》《魏启荣书法艺术》等,作品多次被有关机构收藏。
从初期临摹到中年求变,再到个性提炼,书风形成,魏启荣在墨池砚田耕耘已四十个春秋,他将书斋命名为“垦砚堂”,即是不悔苦耕又充满自信的最好体现。
不久前,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前往“垦砚堂”采访时,魏启荣正挥毫书写,书法已融入生命,每个上午他都会临摹、创作,雷打不动。他说,书法要精进,不能一曝十寒,要持之以恒。
魏启荣出生在洪湖书香之家,受家风浸润、熏陶,在父辈督导下,魏启荣从小对写字产生极大兴趣,并显示出不俗的潜质。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魏启荣回到洪湖工作,针对洪湖书法爱好者颇多,但大多未接受系统书法学习的状况,他办起中国书画函授大学洪湖分校,担任校长,请徐本一、孔可立等省内外名家到洪湖授课,正式学生一度达百余人,为洪湖培养了一批书法人才。他自己则以校长身份恭恭敬敬当了三年学生,这段经历让他从业余走向专业,对书法的爱好也演变为一种毕生追求。
20世纪末期,魏启荣辞掉物资局长等职务,下海配合表弟办企业,逐渐发展成一家著名大型集团公司。但近十年前,他再次转型,推掉一切事务,潜心投身一直痴迷的书法之中。
纵观魏启荣学书之路,早年,他深爱汉魏风骨,入魏晋碑帖数年,深得汉隶朴厚凝重之趣和北魏雅逸潇洒之格,有此根基,又涉唐人宋法,更窥明清。临摹碑帖之余,他四处游历,拜访名家,博采众长终有所得。
魏启荣认为,书家不能故步自封,要听取各方意见,才能更快进步。8月25日,作为2018年湖北省书协“对外交流年”主题项目,“墨舞峡江——魏启荣重庆书法作品展”在重庆隆重开幕,这是他近两三年书法创作成果的一次汇报,也是2015年在汉举办“墨舞白云——魏启荣书法作品展”的一次延续和深入。魏启荣长于洪湖岸边,深受荆楚文化熏陶,又钟情诗词,故其笔下有书卷之气。此前展出的巨幅行草《洪湖礼赞》以丈六之幅,洋洋洒洒,意境深邃,翰墨之间呈现出他博大的家国情怀。
中国书协第六届副主席胡抗美参观完魏启荣书法展后称:他的书法具有个人特点,他能够认真去临古,去追逐那些传统的东西,注重“书外功”的锤炼,篆隶楷行草都涉猎,为进一步写好行草,打下坚实基础。
原中国文联书记处书记、副主席夏潮则称,“观启荣先生的书法,扑面而来的是雅健豪放中寓沉稳厚重,灵动内秀中又生雄强骨力,往往三叹其妙,一曰韵胜,二曰格奇,三曰气厚,往往三者互糅,欣赏过后意犹未尽。”
书无止境,魏启荣下一个目标,是三年后进京办展览,他表示,除潜心临摹、创作外,将不断提升文化修养,以期下一次展览呈现更多个性的东西。相信倾心砚田墨海一路耕耘的魏启荣,定能频传佳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