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根除的是陋习不是喜庆本色
2018-12-05 07:41:00 来源:湖北日报
    □艾丹

    针对一些地方天价彩礼、大操大办、人情攀比、低俗闹婚等问题,民政部近日专门召开全国婚姻礼俗改革工作座谈会,提出要推进婚姻礼俗改革,积极倡导移风易俗。这是自最高人民法院表示通过司法审判引导农村摒弃高额彩礼等不良风气之后,针对风俗风尚中所存在的社会问题,来自国家层面的又一次积极引导。
    婚俗也是一扇观察社会风气、时代文明的窗口。依据怎样的婚俗、举办怎样的婚礼,理论上都属于“家事”,各人有各人的自由。但眼下,一些地方的婚俗活动陈旧庸俗,婚闹中甚至出现各种公然违法的行为,天价彩礼更是引发深层社会问题。最高法、民政部纷纷出手,都是为了通过法律和规章等多种手段,宣扬正确价值观,根除陈规陋习,引导风俗风尚,以更健康、和谐的方式来塑造新时代的婚俗文化。
    有人认为,活跃婚礼氛围是为了图个热闹高兴,可以“没大没小”,谈什么法律责任?然而,当有些行为过火越界,达到了法律惩戒的标准,显然不能以“活跃气氛”“开个玩笑”“喝多了”来开脱责任,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承担后果,在热热闹闹的婚礼上也不能例外。社会文明不断向前发展,以婚俗为代表的民风、民俗文化不能停留于一些陈腐的认识之中。近年来,有些地方为了移风易俗,出台规定限制酒席规模,对“随礼”给出上限;有些地方开展恶俗婚闹整治工作,在领证时向新人宣讲不文明婚闹行为危害,并签订《抵制恶俗婚闹承诺书》......无论是以法治精神引领公序良俗,还是通过村规公约、居民自治,最终目的是希望通过有序引导,让健康婚俗在社会上形成共识,成为人们内心自觉的遵循,进而潜移默化推进婚俗改革。
    风俗风尚根植于固有传统,属于习惯和认识范畴,想改变绝非一朝一夕,这也是婚俗改革的难点所在。婚俗是一种文化,婚俗改革不同于其他改革,强制性手段容易有“越位”之嫌,宣传劝导有时又没有明显效果。在治理天价彩礼、人情攀比、低俗闹婚等问题上,还需要在治理手段上进一步探索,把握好力度和边界,既要防止“手伸得太长”导致过犹不及,又要注重合情合理的引导方式,让清新、务实的婚俗占据主流。婚俗改革,对准的是一些陈规陋习,是要根除掉那些有损社会文明和法律法规的行为,不是要破坏婚礼的喜庆,更不是要对普通群众的“终身大事”做出种种干涉。
    婚礼是一对新人走向幸福生活的开始。治理不良婚俗,考验的是基层治理中与群众打交道的能力,考验的是观念引导和文化浸润的能力。文明的社会必将涵养文明的婚俗,通过进一步树立文化自信,让婚俗活动回归到幸福浪漫、忠诚和谐的主题上来,引导更多新人自觉迎接这股清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