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再造800个“东风”
2018-12-08 07:45: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李剑军

    编者按

    孕育于鄂西北秦巴山的深山沟里,她曾有一个响当当的名字——“二汽”。
    历史巨变的时刻,突破计划体制的束缚,以非凡的勇气与担当,自筹巨资闯过“停缓建”难关,开辟了“军转民”的市场蓝海;历经十堰—襄阳—武汉—海内外的基地拓展,由大山而通江达海,以漂亮的“三级跳”完成了华丽转身,她的名字改叫东风。
    挺过转轨的剧烈阵痛,抓住产业全球化的契机,东风一次次站到跨国巨头的肩膀上,一次次浴火重生,产品线从军车、中重卡扩展到全系列乘用车、商用车及零部件,80万辆东风车驰骋全球80多个国家,2017年汽车销量412万辆,跻身世界500强第65位、中国车企第二位。
    东风的裂变式奇迹,缘于改革开放的巨大红利。近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跟随中宣部组织的“庆祝改革开放40年——百城百县百企调研行”采访团走进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去探寻这家央企曾经走过的艰辛与辉煌,感受其迈向世界一流车企的铿锵足音。

    12月7日清晨,瑞雪飞舞,十堰市张湾区大炉子沟,东风汽车动力零部件有限公司大院内,42岁的女工章利清开着叉车将毛坯送往车间。在她身后,一棵高耸的白杨树分外抢眼,因为树基往上围了一道高2米多的红色“围脖”,上有铭牌:“东风老根”。“1967年二汽开工的隆隆炮声,就在这棵树旁的大炉子沟响起。”该公司党委书记曾祥仁告诉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作为“三线”建设备战的产物,当年26个专业厂都分布在一道道山沟里,从挖山开始,个个都建了防空洞,最早从一汽过来2000多人,住的是芦席棚、“干打垒”,照明用马灯。
    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昔日偏僻荒凉的山区小镇,早已崛起为全球知名的汽车城、“中国卡车之都”。
    数据显示,1978年东风汽车销量仅5000辆、销售收入1.6亿元,到2017年销量达到412万辆,增长820倍;销售收入6310亿元,增长3900倍;利税964亿元,增长1.47万倍,与一汽、上汽、长安汽车并列中国四大汽车集团。“改革开放40年,再造了800个东风”。 东风公司新闻发言人秦捷自豪地说,作为全程经历改革开放40年的央企,东风的每一步跨越,都深深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东风的改革开放进程,就是这个伟大时代的缩影。

    挺过“停缓建”,“坏事”变“好事”

    二汽的建设,曾一度险些夭折。
    1979年秋,已开建10年、投资16.7亿元的二汽,被列入国家“停缓建”项目名单。此时的二汽,产能仅5000辆军车,一旦停缓建,命运堪忧。
    襄阳籍“老革命”、刚接任厂长不久的黄正夏心急如焚,连写两份报告,提出“自筹资金、量入为出、续建二汽”,却碰了一鼻子灰。
    倔犟的黄正夏仍不死心,1980年初赴京“游说”一个多月,最终打动了有关领导。经国务院批准,二汽采取利润由国家和企业对半分成,企业留利用于继续建设,不足部分向银行贷款。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