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龙称通讯员万骄阳
11月28日,武汉市汉南区汉江村广场上,村民们三三两两围在一起,有说有笑。沐浴着冬日阳光,一片和谐。
汉江村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村,2010年10月从十堰市郧县(现郧阳区)整体搬迁到这里。移民部门通过村晚交流、走亲戚谈心、移民课堂培训等“套餐”服务,让汉江村移民成功融入当地,积极创业致富,在家门口上班,走出一条安稳发展之路。
“村晚”搭台
移民和本地村民一家亲
“村里每年都举办文艺表演,鼓励村民表演节目,还邀请周边村民参加。”移民张世洪说,每年“村晚”,村民自导自演的娃娃打架、踩龙船、骑毛驴等反映郧阳特色文化的节目,表达了移民的乡愁,又展现了美好生活,非常受欢迎。
汉江村村委会副主任李世贵介绍,汉江村由郧阳4个村搬迁合并而成,移民之间需要相互了解,移民和本地村民之间也需了解融合,因此,村里每年举办的“村晚”,成为交流平台之一。“村晚”上,村干部带头表演节目,村民也踊跃参加,还邀请周边村民观看、表演节目,村里还准备苞谷酒、黄酒、土豆腐等特色美食,供周边村民前来品尝,以增加了解。
除了村民之间相互串门,移民干部下乡“走亲戚”也是常态。汉南区移民工作人员毛明峰说:“我们每隔几天,都要到移民村,和村干部碰碰头,了解工作进展,到移民家里拉拉家常,看移民有什么需求,以便及时解决。”
慢慢地,移民之间、移民和本地村民间相互串门,融为一体。据了解,在汉江村,移民和本地村民结婚的夫妇已有10多对。
“移民课堂”培训
移民创业就业致富忙
“每年都组织移民免费培训,鼓励移民骨干创业致富。”毛明峰介绍,搬迁之前,库区移民生活成本低,收入来源多样化,搬迁后生活环境条件大大提高,但支出也水涨船高。为此,移民部门通过组织移民培训,帮助移民寻找创业项目,启发他们利用老家特色产品致富,让一批移民走上了创业致富之路。
38岁的王波在十堰老家以开翻斗车为生,搬迁到武汉后,他主动参加移民产业培训班,学习养殖技术。2011年,王波开始尝试养殖鳝鱼创业致富,同时兼卖郧阳老家的水产品,经过7年时间,王波靠双手勤劳致富,已在汉南买下两套商品房。目前王波承包了20亩水面,用于鳝鱼网箱养殖,仅这一项,年收入就达8万元。
2016年底,王波又利用掌握的技术和资源,带领村里16位移民成立“汉鑫民富”合作社,走上共同致富路。合作社鳝鱼网箱养殖可达3000箱,平均一箱保守赢利500元,合作社成员人均收入将达到7-8万元。
同时,汉江村还经常组织移民创业者和本地创业者交流,互相借鉴。在交往融合中,张世洪发现,汉南本地村民爱吃热干面、馄饨,移民爱吃汤面、水饺、三合汤,有时也喜欢互相尝尝鲜,于是他在村口盘下一个门面,做早点生意,“热干面、三合汤一起卖,周边几个村的村民都来吃,慢慢地,移民开始吃热干面,本地人开始吃汤面,生意越来越好。”如今,张世洪的早点店一年利润达五六万元,小日子越过越好。
此外,移民工作人员还定期给移民讲解交通规则,免费让移民学习驾驶技术等,套餐式服务帮助移民熟悉新环境、学习新技术、积极谋发展。如今,汉江村村民一部分人忙创业,一部分就近上班,人人忙起来,个个安居乐业,安稳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