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书屋不能有屋无人
2018-12-12 07:53:00 来源:湖北日报
    宛诗平

    自“农家书屋”工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以来,农家书屋悄然兴起,目前已基本实现村村覆盖。但近日下村参观农家书屋,却见不少书屋冷冷清清,并没有想象中书香满溢的景象。(12月11日《人民日报》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农村面貌焕然一新,农民对知识的渴求也越来越强烈。遍布乡村的农家书屋,是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满足农民文化需求的重要载体和平台。但是,有的农家书屋读书活动开展得热热闹闹,成为“星级示范”;有的农家书屋却陷入“有屋无人”“书多人少”的尴尬境地,正如一位乡亲所抱怨的:“不是我们不爱看书学习,问题是适合我们看的书实在太少了。”
    一些农家书屋“有书没人”,主要是因为缺少“三味”。一是“农味”,涉农类图书偏少,“不需要的书不少,需要的书不多”;二是“村味”,各地农村村情不同,种植结构、产业特色以及生活习惯也不同,一些农家书屋不因村制宜,建得千“屋”一面,同质化严重;三是“人情味”,缺乏服务保障,农民干活时开门,农民闲下来却大门紧锁,藏书长久不更新,平时也没有什么活动,没有形成“聚集”氛围。
    乡村振兴必然需要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新型农民,农家书屋的作用理应得到充分发挥。要想“有屋还有人”,就应充分考虑当地农民文化水平和生产生活需要,加强管理服务,让广大农民朋友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学习各种知识和实用技术。农村青壮年外出打工多,留守老人的阅读需求有限,但农家书屋还能专为留守儿童打造一个学习园地,为孩子们的课外阅读留下空间。此外,基层政府还应多安排一些相关专业人士和志愿者到农家书屋,提供阅读指导,开展各种活动,让农民真正对这些书有兴趣、愿意读、读得懂。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