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许多高龄老人来说,如果子女不在身边,或没有其他人陪伴,洗澡、外出、购物等日常活动都可能成为“高危行为”。一些企业、社会组织针对这一需求推出有偿的“陪伴服务”,但不少老人嫌贵,导致服务遇冷。(12月11日《老年日报》)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养老服务的质量和水平被寄予更高的期望。有偿的养老“陪伴服务”,虽然是从市场需要中生发出来,但却面临固有观念、消费能力的障碍。养老是一份温情事业,“陪伴服务”也不能只考虑商业价值,要体现出更多温暖的人文关怀,否则会失去初衷。社会化的养老方式逐渐多样化,但社会效益始终应该是第一位的,服务老年人才是最终目的。
(文/艾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