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软约束”升级为“硬杠杠”
2018-12-15 07:42:00 来源:湖北日报
    □ 刘天纵
    年末将至,卖房子、荐股票、推销保险理财的骚扰电话又多了起来,让人不堪其扰。
    是治不住吗?今年7月30日,工信部等13部门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不可谓政府不重视。省通信管理局也表示,“整治骚扰电话依旧是2019年的重点工作。”
    然而,现阶段,用户获得感没有明显改善。究其原因,还是监管部门取证难、执法难。《专项行动方案》提出:“用户明确表示拒绝后,呼叫中心企业不得继续向其发起呼叫。”
    今年8月至今,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凡是接到骚扰电话,都会依照该方案的说法,声明不愿意接听这样的电话。然而,骚扰电话依旧不断,对方营销人员似乎根本不吃这一套。
    管理部门的监管人员诉说苦衷——治骚扰电话比治垃圾短信难多了,因为取证难。垃圾短信有凭有证,骚扰电话往往缺乏直接证据,难以处罚。
    其实,用户若较真,也能取证,只是要不怕麻烦。当骚扰电话打来时,用户可以用另一部手机录下接听电话及声明不想接类似电话的全过程视频,当该号码再次打来时,继续拍摄视频取证。一位业内专家称,没有多少人会这样较真,对骚扰电话的举报,监管部门一般只会对投诉量较大的号码采取处罚措施。
    从这个层面上说,14日签署的《杜绝骚扰电话自律公约》,只是一种“软约束”,纯粹靠企业自觉。将其升级为“硬杠杠”,还有待监管方式的创新突破。
    眼下,风靡全球的网络游戏《绝地求生》因“外挂”作弊问题,让玩家“吐槽”不已。游戏运营商起初封号,效果却不佳。后来,改封电脑主板IP,“外挂”便少了。
    打击骚扰电话亦应如此,监管部门需要找到违规者的痛点,加大执法力度,建立“政府指导、企业自律、社会监督”的行业生态。互联网产业发展,百姓的获得感是前提,“守信者便利、失信者碰壁”,呼叫中心赚快钱的时代已过,是时候规范发展了。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