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通讯员张伯康)1月4日获悉,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供需对接、定向乡医——临床医学专业协同育人改革的探索与实践”项目,前不久获评为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成为我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省属高校。
2013年,经过对宜昌市乡村医生状况的深入研究,针对村医青黄不接、基层医疗服务不到位、村民看病难等问题,三峡职院提出,集“政府、行业、学校、医院”之力,打造乡村全科医生培养新模式。该模式以需定招、以用定教,根据当地村医现状,挑选本地优秀生源进入学校定向培养;围绕基层医疗的核心能力,加强中医学基础、农村常用护理技术、全科医学等课程教学,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衔接,与基层应用相结合。按“县签约、县招聘、乡管理、村使用”原则,学生入校前与县市区卫生计生部门签定服务协议,在校期间每人补贴全额学费和每人每学期5000元生活费,毕业后就近安排到村卫生室工作,服务期限不低于5年。
2014年1月起,宜昌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村卫生室和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由三峡职院、市卫计委等相关部门联合培养乡村医生,建立“政府主导、行业指导、学校主体、医疗机构参与”多元主体培养乡村医生的医教协同机制,实现全市“一村一名大学生村医全覆盖”目标。
“签约学生要在3年内完成33门课程,共3000多学时,可满足乡邻基本诊疗、用药指导、公共疾病预防、健康管理等需求。”三峡职院教务处长沈曙红介绍。
目前,该校2014级、2015级314名临床专业毕业生已走上村医岗位。业内人士认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培养的“宜昌模式”,为破解乡村看病难提供了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