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邓伟
120多个工程同时在建,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武汉市汉阳市政建设集团公司最忙的一年。跨入新年,这种忙碌还在继续。“工地大多都在城区,施工必须为居民生活让路。这就像在家里搞装修,还不能影响正常生活,还要保质保量推进。”
该公司工程技术部部长邹勇说,这是一家市政企业品格的体现,也是职工的奉献与付出。但是,奋斗着也是幸福的。
27次打围背后的“幸福工程”
江北地区最繁忙的十字路口之一,正在修建一项大工程——宝丰路硚口路快速化改造工程。
2015年12月开工时,这是武汉市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四层立交桥,包含解放大道高架、宝硚高架以及6条匝道,施工范围近两公里。
去年12月初,工程已进行到第三年,工地上仍然在进行打围施工。“为了保证路口能正常通行,我们没有一次性打围整体施工,只能分段打围施工,一段修好后拆除挡板,再去修下一段。”项目负责人李程说,这次是该项目第27次打围。
3年来,无论哪个阶段的施工,工地旁的路口始终保持通畅。白天大门紧闭进行内部施工,夜晚才进行材料运输和需要占用路面的工序。
每晚都要通宵加班,还不能发生噪音扰民的状况。为了保证工程品质,李程索性把家搬到了工地上,还把远在山东的老婆孩子接过来,一家三口住在了项目部。“项目开工时,小孩刚出生,又要全力工作,又要照顾家庭,只能想出了这么个办法。”李程说,自己的小家吃点苦不算啥。
2017年底,武汉市举办首届职工春晚,李程一家的故事被演绎成一部名叫《幸福工程》的情景剧,感动了众多建设者和老百姓。晚会的优秀节目评选,《幸福工程》获一等奖。“放眼正在建设的120多个工程,1700多名汉阳市政的职工中,有不少像李程这样的。”该公司工会主席黄桂华说,他们不仅有“铁军精神”,更有“工匠精神”,为百姓打造“良心工程”,先后涌现出全国劳模1人、省劳模2人,武汉市劳模和市劳动奖章各1人,公司获省工人先锋号、武汉市五一劳动奖状等荣誉称号。
讲信义确保“不差钱”
幸福,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年关将近,该公司下属的多个项目部,收到《关于年度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通知》。其中,罗列出详细的追责机制,要求“不准出现一起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状况”。“只是敲敲警钟,提个醒,公司成立至今,从来都没有发生过农民工劳资纠纷。”黄桂华说,工程施工企业现金流消耗大,不少时候都是等米下锅,但在该公司内部,有这样一条不成文的规矩——“就算甲方欠我们钱,我们也不能欠农民工的钱。”“讲信义,要落实到每一个细枝末节。”据介绍,为使农民工工资及时到位,该公司内部每年进行两次重点督查。一次选在七八月份,农民工子女交学费之前,一次选在春节前,农民工回家过年之际。今年春节,该公司提前3个月部署了农民工工资兑付工作,确保“不差钱”。“安心干活儿就行了,其余的都不用操心。”在该公司江汉七桥项目部,多名农民工兄弟说出了同样的话。
走进他们在工地边的住所,整齐划一的活动板房内,空调、淋浴室、阅览室一应俱全。项目部还配套设立一所农民工学校,为随行的农民工子女提供基础教育。“关爱是可以传递的,企业关爱职工,职工就会去关爱更多的人。”公司负责人表示,要做受社会尊敬的企业,首先要为职工打造温暖的家园。这种信义之道提升了凝聚力,强化了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