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娜 通讯员 李晓军
“圣祖策先发奋读书中进士监察御史写春秋 帝师吟舟以民为本做府尹正定广平留美名”。
门楣上,是主人亲手题写的对联;大门正中,是正在枣阳灯会上展出的“史策先金榜题名”花灯图片。
2月7日,正月初三,来到位于枣阳市教育小区的“湖北省文明家庭”史振灏家,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别具一格的春联和年画。
对联上提到的史策先是史振灏的先人,清朝道光年间进士,官拜监察御史,一生刚正不阿、勤政为民。
每逢春节,祭祖追思、诵读家训,已成为史家的年俗。“家风是一个家庭的‘基因’,相当芯片之于手机,胚芽之于种子……”当天上午,史家老小30多人齐聚一堂,长兄史振灏带领大家重温“穷不丢书,富不丢猪”的家训,告诫大家“诗礼传家、知行合一、廉洁自律、敢于担当”。
北大毕业生史翔坤从北京回来,分享了自己在国开行的工作感悟;律师史振普从武汉回来,和妻子朗诵了《我亲爱的母亲》……
出身农家的史振灏兄弟3人,少年时生活艰苦,靠着亲戚接济,史振灏成为全乡当时唯一一个考上师范学校的学生。两年后,史振灏进入县二中教书。凭着微薄的收入,史振灏扶持两个弟弟上大学,最难的时候,要去学校预支下月工资才能勉强度日。“1990年,弟弟史振龙参加工作时,我家还欠了5000多元外债。”史振灏回忆说,不管多难,全家都有个共同的信念,一定要读书学习。
上世纪90年代起,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史振灏家经济条件逐渐好转,他也有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研究。
史振灏笔耕不辍,结合工作实践在报刊上发表了1000多篇文章,后又结集出版了《青少年走向成功的22堂必修课》《激情演说》《精彩课堂》等11本专著。“每晚,父亲和我一起挑灯夜读,潜移默化中,我对学习的兴趣越来越浓。”考上大学后,儿子史翔宇和父亲合出了一本书《岁月如歌》,他在书中如是说。
发奋读书,是这个家庭人才辈出的核心密码。
史翔坤是史振龙之子,2011年以襄阳市文科第一的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后又赴日本、韩国交流学习,两年前入职国家开发银行。
史翔坤毕业后,其母亲、省作协会员赵岚梳理育儿经验,出版了《我家有儿初长成》,成为当地家长竞相追捧的畅销书。
再过几个月,史振普的儿子史翔屹也要参加高考了,“书香家庭”的浸润,两个哥哥的示范,为他提供了无穷的动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史翔屹把这句话贴在课桌前,时时鞭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