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种“水下森林”还万顷碧波
2019-02-14 08:06: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金湖湿地布满水草。

    文/图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龙称通讯员贺青燕

    2月6日,枝江,湖北金湖国家湿地公园刘家湖片区。冬日暖阳洒满湖面,游客徜徉水岸绿地,远处不时有水鸟掠过。公园管理处主任余红站在岸边,观察湖面。见到湖北日报全媒记者,余红抑制不住兴奋,“过不了多久,这湖底就会长出一片森林。那水清得很,一眼能看到水底!”
    金湖是枝江最大湖泊,也是鄂西地区最大的天然湖泊。几年前,金湖有一家渔场,湖水发臭,蚊虫滋生,成为“龙须沟”,面积达万亩。金湖连通长江,存在生态隐患。2016年,枝江市委、市政府下决心开展综合治理。市政府出资1850万元买断渔业养殖合同,搬迁湖边畜禽养殖基地,禁止人工投养,退渔还湖。随后,为落实长江大保护战略,该市又投巨资清污截污,种植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流转农田5800亩,易地搬迁村民271户,将金湖彻底改造成国家级生态湿地公园。
    生态治理和修复齐头并进。2018年12月,受枝江市邀请,武汉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于丹教授团队对金湖进行实地调研,提出包括种植沉水植物在内的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措施。其原理在于,水中的氮、磷聚集到一定浓度就会导致蓝藻暴发,沉水植物的根茎能吸收氮、磷,极大地“排挤”藻类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因此,沉水植物也被称为水体“清洁工”。恢复水生植被,作为湿地修复的重要举措之一,目前正在我省多处湿地推广。常见的沉水植物有轮叶黑藻、苦草等。
    今年1月,来自武汉大学生态治理团队的9名研究人员,往湖水播撒轮叶黑藻种子。金湖国家湿地公园“恢复水生植被、净化湖泊水质”项目正式启动。刘家湖片区总共播撒轮叶黑藻种子1.56万斤,面积约1850亩。据测算,项目启动后,一年内,可使金湖湖泊水体透明度达到1米以上,水生植被覆盖率达到60%以上。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