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
《流浪地球》引爆春节档,在铺天盖地的观影热潮中,有一个主流声音:这部作品开启了“中国科幻大片元年”,将成为里程碑式的存在。
在消费升级的大形势下,要博取眼球,让需求侧持续释放热情,电影市场就必须走精品路线。电影产业的提档升级,折射的正是整个文化产业的飞速发展和无限前景。与以往一些国产电影相比,《流浪地球》在概念、叙事、情感和视觉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完成度。以宏阔的宇宙为背景,配以太空场景、灾难画面、工业风格,在极具观赏性的同时,也促使人们思考和想象地球和人类的命运。从以往每年引进大量好莱坞科幻电影,到国产科幻电影年年缺席或质量欠佳,观众完全有理由对《流浪地球》表现出惊喜与自豪。观看出自本土的第一部重工业科幻电影,以中国视角的视听语言讲述全人类命运故事,这种体验无疑是新鲜的,激动人心的。
心怀大爱、敢闯敢拼、在绝境中仍能笃力奋楫,既是电影中展现出的主旋律,也是我们民族精神中的血脉和脊梁。从听说刘慈欣的《流浪地球》将被拍成电影,不少粉丝在网上疾呼“不要让中国人拍!”到《流浪地球》超前点映,众多影迷反复询问“这真的是中国人自己拍的科幻片吗?”这部电影不仅满足了人们心中沉甸甸的期待,更点燃了对于更壮阔未来的希望和憧憬。“希望是这个时代像钻石一样珍贵的东西”。要让这份期待星火燎原,还需要更多的创新创造来奋力托举。
以往的国产科幻片常被群嘲为“五毛特效”,比起失败与嘲笑,更可怕的是永远在原地打转,跳不出“五毛特效”的囹圄,不愿在总结经验中寻求转机,不敢在大胆尝试中寻找突破。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是可以拍出世界级大片的,是可以在视听盛宴中完成成功的价值观输出的。从《战狼Ⅱ》《红海行动》到《我不是药神》《无名之辈》,再到《疯狂的外星人》《流浪地球》,市场不会亏待真正优秀的作品,谁能做出质量,谁就能赢得口碑和票房。当前,文化消费正逐步向高层次、创新型转变,品质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力量。《流浪地球》所呈现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虽千万人吾往矣”等本土文化和精神,既是强心针,也是清醒剂,再一次告诫市场与资本:不浮躁,不短视,不随波逐流,既脚踏实地,又仰望星空,才能创造新的奇迹。
从稚嫩慢慢走向成熟,在与外界的博弈中逐渐成长,是一个市场发展壮大必须遵循的客观规律。就电影工业本身来讲,不管是类型电影的成熟度,还是电影本身的表现力,我国仍有不小的提升空间。《流浪地球》能否带动整个电影产业的提档升级,还需拭目以待,但它的出现让更多人发现,我们已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用创造力去拥抱浩瀚星辰,以匠心铸就更多精品,才能推动文化产业走向新的辉煌,进一步筑就属于我们这个新时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