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龙
“石家庄西山片区别墅有多少个楼盘,数也数不清。山前山后,山上山下到处都有,少则几十亩,多则上千亩。”“秦岭别墅”一波刚平,石家庄市别墅“疯长”再起,该项目依山势呈阶梯式而建,几乎削掉半架山。(2月17日《中国房地产报》)
五证不全绝不允许开工建设,没有预售许可证绝不允许售房,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据报道,当地尽管对涉事开发公司的违法违规行为进行过相关处罚,但并没有起到实质性作用,别墅依然在建设和销售。该项目所据山脉为封龙山,又名飞龙山,西倚太行,东临平原,主峰海拔812米,素为历史文化名山。毁山损林成就“房地产开发大业”,对环境的影响可想而知。
事实上,“削山造地”乃至“削山造城”并非一地之现象。据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2017年国家土地督察工作情况的公告》显示,陕西、甘肃在延安新区、兰州新区存在“削山造城”,大规模违法违规开发未利用地等突出问题。此次石家庄暴露出同类问题,更彰显出一些企业的胆大妄为以及职能部门的监管失守。如果在企业违规开发的第一步就有效制止,偌大的别墅区就不会出现。对于秦岭违建别墅整治所敲响的警钟,媒体可谓直言不讳、一语中的。“内幕不外乎‘官商勾结’:开发商利用金钱开路,打点关系;主要领导拿钱办事,违规审批,公权滥用,贪污受贿。”
类似事件中,被破坏的不仅是珍贵的自然资源,还有群众利益和政府公信力。违建别墅的建设并非一天两天,而往往要等到媒体介入曝光后,才会加速对事件的处理。执法监管之疲软,尤须引起警惕。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置,不能只等着群众举报、媒体曝光、上级批示,相关部门守土有责、依法亮剑才是正途。此外,在国内其他地区是否还有此类现象,亟待引起重视,不能怀着侥幸心理“坐等曝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