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浓阴细雨联
图为:行书李频诗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杨忠锦
湖北书法家
【人物名片】
柳国良,艺术学博士,书法学硕士。现为江汉大学美术学院美术学系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湖北省书画研究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湖北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书画印》主编。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被各大机构收藏。著有《黄庭坚草书及当代书法现象研究》等。
“书法既是我的工作主体,也是我志趣所在,更是我的事业方向。学者、艺术家、教育者,这三位一体的梦想才是我最终的理想。”2月22日,80后书坛才俊柳国良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淡定地说。
这个看似宏大的目标,源自柳国良晴耕雨读的良好家风和坚持梦想的求索精神。爷爷晚年坚持用毛笔小楷抄写经典,父亲平素爱写字、喜诗文,在长辈教导下背经典、识字习字,使他自幼便萌生执着的书法情结。
读中学时,柳国良订阅书法报刊,如饥似渴地研读、练习。大学时的柳国良,担任书法协会会长、创办《荆楚书法学报》《楚天舒报》,撰写的学术论文处女作便达5000字并公开发表,也成为他走向学术的起点。之后,读书法研究生三年,开启书法专业之路。读研期间,柳国良三篇论文便入选中书协主办学术研讨会,具备加入中书协资格。2010年,柳国良毕业后分配到江汉大学美术学院工作,教学之余考取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研究生。“既要做好教育者的教学角色,又要坚持艺术家的创作理想,还要完成学者的研究任务。”柳国良说,业界对学院派书家期望较高,他唯有不断提升自己,努力在三个领域互促互进。他曾仿离骚体写就一篇《书问》,从文字书体之起源,到历代书法大家的演变,从求学、从师历程,到名师教诲之恩,进而表达自己不息求索的坚定信念。
柳国良认为,学术研究能够提升艺术家的修为,增加思考的深度;艺术创作能够活化研究者的思维,用笔墨语言表达思想。
因此,柳国良一直坚持学术研究与书法创作双向推进。在学术研究中,他提出颇多有见地的新观点。书法创作上,他以二王为根基,又下窥唐宋,上溯秦汉,在简牍、行草、章草的体悟中形成自我的思考和求证,作品气息醇厚,格调高雅。省书协副主席张天弓曾评价其书法:“宗法二王,笔势劲利而流畅,情趣洒脱,俊秀文雅。”
中流印社社长昌少军在《中流学术十家》丛书前言中则评价道:“柳国良在十家中年龄最小,他坚持史论结合,技道并进。……多发前人所未发,正可谓是年轻可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