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出差前夕,见缝插针听意见
2019-02-23 07:54: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刘自明代表(右一)在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施工现场走访调研。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陈会君 实习生 李宁

    武汉杨泗港长江大桥工地,刘自明大步流星、火眼金睛:“桥梁上如果结冰凌怎么办?要有处理办法,否则掉下来砸到车辆了。”“焊缝质量检测了几遍?哪个单位来检测的?”……10多米的步行距离,他一口气问了5个问题。
    刘自明是中铁大桥局集团董事长。2月16日上午,他赶到一线施工现场,迅速考察完施工后,话锋一转:“今天,我是来跟大家汇报并听取意见建议的。”
    去年初,刘自明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回忆那一刻,他坦言,短时间的激动之后,就是忐忑不安。忐忑在于,不知道能不能履行好这个神圣的职责;不安在于,当时并不知道如何才能履行好职责。
    通过培训、实践,刘自明慢慢有了方向。这一年,他提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贫困地区孩子入学补助、规范PPP项目运作等多条意见建议。“这些建议都得到了财政部回应。”他介绍,去年全国两会上提出的尽快制定国家质量促进法的议案,也得到了较好回复。
    基层的声音能直达国家部委,且都能有回应,工人们叫好点赞。“信息畅达、从谏如流,这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越性。”刘自明总结。
    转眼一年,刘自明又要赴京开会,他打算继续提关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家有什么想法请讲出来,我带到北京。”
    杨泗港项目经理罗瑞华抢先表达困惑:“高质量是需要多方面支撑的。目前,桥梁造价都不高,我们做了很多施工难度大、品质高的大桥,利润率还不如去马路上建个高架桥……”“问题的核心是要建立优质优价制度。”刘自明点出关键。这两年,环保高压态势,砂石料上涨,确实吃掉了不少利润,“从我在外面开会听到的声音看,优质优价制度并非遥不可及,会有解决办法的。”
    罗瑞华提出,有些优质项目,比如获得鲁班奖、市政优质工程奖后,国家是否可以给予一次性奖励?“我觉得应该有操作空间!”刘自明思忖片刻,“目前招投标都是价格优先,造成中标的可能是价格最低的那个,如果把预算价格和中标价格的差价,拿出来对工程质量进行奖励,不是个好办法吗?”
    项目总工程师李兴华接着补充:“高质量发展需要科技支撑,科技手段、智能装备,是质量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有高科技装备,还得有高技能操作人才。”项目副经理李陆平接过话茬。杨泗港项目1000多名工人,以40岁至50岁的人为主,90后几乎没有,更不用说00后,“目前都是技术人员直接带着工人干,缺乏技能队伍这个中间层。”
    李陆平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农民工、技能人才数据库,共享数据信息,将工人的职业培训、劳动保障等信息全部纳入系统,进一步提高一线工人综合素质。
    刘自明边听边记,不一会儿,红色的履职记录本上,写了满满两页。“征集意见的面越广,心里越踏实。”刘自明说,“会上,我就提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议。”
    看看时间,刘自明要赶赴外地出差了。一年来,他每天都是步履匆忙,几乎没有完整休息过一个周末。“一头连着社情民意,一头连着施政方针。”每当本职工作和代表履职时间安排上冲突时,他始终奉行一个原则:优先人大代表工作。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