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通讯员刘媛
2月20日,荆门市沙洋县纪山镇岳山村,村民周俊虎正和农户一起管护葡萄苗,不远处是几百亩葡萄种植基地。“去年村里种植葡萄收入160多万元,今年种植面积扩大100多亩。”岳山村党支部书记周俊亮一脸自豪地说。
提起岳山村的葡萄产业,就避不开丹江口库区移民周俊虎。他幼年随父母从河南淅川迁至岳山村,18岁时外出务工,34岁回乡建立葡萄基地。在相关政策扶持下,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周俊虎的葡萄事业不断升级,从简单种植销售葡萄到酿造葡萄酒,再到套种西瓜、蔬菜,发展采摘、观光经济,做大做强“葡萄+”产业。
“基地+农户”乡村长出500亩葡萄园
2001年,在外打工的周俊虎萌生了回乡创业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周俊虎拿出多年积攒的10多万元资金,启动葡萄园基地初期建设,并在移民配套资金支持下,建起了100亩优质葡萄园基地。随后,周俊虎采取“基地+农户”的模式,动员村里几十户移民加入,将葡萄基地发展到200多亩。
周俊虎北上河南商丘,南下浙江等地学习,选定品种优良、抗病能力强的“京亚”系列作为葡萄基地的主导品种。他与有丰富经验的农技专家签订技术承包合同,找省农科院等学院派专家请教,还找“土专家”到田里手把手地教。第五年,葡萄园开始赢利。
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后,村民们纷纷种植葡萄。周俊虎的葡萄基地规模也逐年增加,如今全村的葡萄种植面积已达500多亩。“现在从6月到9月,岳山村月月都有新品种葡萄上市。”周俊亮说,目前6月上市的早熟品种120多亩,7月上市的采摘园180多亩,新引进的8月上市的品种120多亩。
做大“葡萄+”亩产值达万元
2007年,刚刚尝到甜头的村民们又遭打击。因为葡萄大丰收,岳山村滞销严重,几十万斤葡萄白白烂掉。这时,周俊虎意识到,光卖鲜葡萄太容易受市场因素影响,必须延长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在调查市场后,周俊虎决定用葡萄酿酒,并注册简洋葡萄酒商标。周俊虎组建营销团队,葡萄酒年销售额达100多万元。
为保证葡萄品质,2011年,周俊虎牵头成立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把村民集中起来,统一提供技术,村民只负责田间管理。“去年底,还新建了葡萄大棚基地100多亩。”周俊虎介绍,大棚葡萄上市早,价格高,延长了岳山村葡萄售卖期。由于葡萄挂果需要两年,为充分利用大棚,周俊虎还在大棚内种植了西瓜、蔬菜等,不仅能丰富采摘品种,还提高了资源利用率。“葡萄基地收益高,每亩综合产值近万元。”周俊亮说,岳山村正在建设集休闲、采摘、观光为一体的“葡萄采摘长廊”,长3000多米,预计今年夏季建成,将吸引更多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