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虞立新的艺术人生
2019-03-02 08:03:00 来源:湖北日报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实习生戴中珣

    图为:隶书横幅
    图为:行楷条幅

    【湖北书法家】
    【人物名片】
    虞立新,号九如,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行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武汉市书法院创作部主任、武汉市美协理事。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一等奖等,入选湖北省中青年优秀文艺人才库,“湖北十大青年书家”之一。
    “书法于我,是生活方式也是修行方式。”2月28日,虞立新在工作室接受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时如是说。这与欧阳修提出的书论“书法消日”有某种契合。
    虞立新打小就喜欢书法,小学上大字课觉得不过瘾,长江退潮时就到沙滩上用棍体验“锥画沙”的感觉。成年后,一次在九江市看到一块匾额风格别致,多方打听认识了题者崔廷瑶,就跟他学习书法。在崔廷瑶指导下,虞立新踏上专业书法之路,几年后即崭露头角,作品屡在省展获奖、入围国展。
    “学书路上,遇见几位好老师是莫大幸事。”虞立新说,继启蒙老师崔廷瑶之后,他有幸遇到对自己有知遇之恩的金伯兴先生。1999年,虞立新从黄梅县文化馆被借调到省书协工作,协助时任省书协秘书长的金伯兴处理书协事务。次年,他正式向金伯兴拜师,朝夕相处,老师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他,他也从老师的思想、学书历程中受益颇多,进步很快。2003年,虞立新斩获全国第二届行草书展一等奖,实现当时我省书法国家级展览金奖零的突破。
    虞立新性格中,其实有股不断挑战、折腾自己的劲儿。为弥补未接受科班学习的缺憾,他在不惑之年毅然做起“北漂”,到北京凤凰岭书院高端书画学精英班,一学就是三届。
    该书院参照中国传统师徒相授的作坊式教学模式,由王鲁湘、程大利等名家任导师小班教学,设置国学、书法、篆刻、诗词格律等课程,及儒释道、太极拳等跨门类学科,技法之外,强调个人修为氛围。
    “书法始于技,终于道”,虞立新在首届精英班跟随曾来德学书法,第二届精英班与首届名师助教班,跟随程大利研学山水画。导师们治学严谨、待人谦和,令他敬仰。程大利“静、淡、慢”的艺术主张及“养”的心态,对他影响很深。虞立新的书法也从中国画中汲取了养分。
    虞立新说,在精英班泡了五六年,最大的收获是,收起了才情,去掉了火气,看淡了名利,让心沉潜下来,把书画当作长情的陪伴。回汉后,虞立新除了招收成人学员分享这些年的学书心路外,更多时间就宅在工作室,读书、写字、画画、作诗,太极拳也成了他必修的日课。
    早年以章草扬名,虞立新的个人风貌被视为是质朴、苍劲、硬朗的。如今,他将五体贯通,更追求一种圆融、宽博、超脱的禅意书写,让思想的归宿与艺术的归宿融为一体。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