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上海3月3日电 3月1日晚间,中国证监会、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发布一系列重要规则文件。着眼中国资本市场“增量改革”,“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制度框架正式确立。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中央交给上海的三大重大任务之一。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又一重大制度创新,科创板定位于“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重点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改革的核心在于制度创新,同时增强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包容性,更好地服务具有核心技术、行业领先、有良好发展前景和口碑的企业,通过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创新的资本形成机制。”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2月27日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在对市场各方主体进行广泛征询的基础上,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科创板首次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及持续监管办法。上交所同步发布的一系列规则,明确了科创板发行、上市、交易、信息披露、退市、投资者保护等环节的主要制度安排。
正式出台的系列规则充分体现“创新”和“包容”的特质。通过设立5套上市标准,科创板将允许尚未盈利的科创企业上市。营业收入快速增长,拥有自主研发、国际领先技术,同行业竞争中处于相对优势地位的尚未在境外上市红筹企业,满足预计市值条件也可以申请在科创板上市。此外,科创板还允许“存在表决权差异安排等特殊治理结构”的企业上市。
科创板将试行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注册制,以提高发行效率。与此同时,针对科创企业的特性和需求,科创板在发行定价、交易、信息披露、减持等方面均采用了有别于现有A股的制度设计。
又讯 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相关业务规则和配套指引3月1日正式亮相。对于市场各方关注度较高的“T+0”和“降门槛”两大问题,上交所作出了回应。
据了解,前期上交所就科创板相关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过程中,众多业界人士和投资者建议增加T+0交易机制。
实际上,T+0在A股并不是新鲜事物。早期A股曾经实施过T+0机制,但因为当时市场条件不成熟转而采取T+1交易制度。
上交所方面表示,为保障科创板开板初期的平稳运行、避免交易者长期形成的投资习惯在短时间内发生过大改变,按照稳妥起步、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相关规则征求意见稿中未将T+0交易机制纳入。
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也是市场关注科创板的热点问题之一。据悉,在相关规则征求意见过程中,部分机构和投资者认为50万元资金门槛偏高,同时对这一制度安排是否会影响科创板流动性表示关切。
对此,上交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设置投资者适当性要求主要是基于“专业度”和“风险承受力”的考虑。50万元“门槛”的设置,既是科创板风险防控的必要举措,同时也能给科创板流动性提供应有的保障,基本能够兼顾市场流动性和市场平稳运行之间的平衡。
据悉,科创板平稳开板后,上交所会根据市场情况和需要,适时对投资者适当性要求进行优化完善。
业界评价认为,允许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具有客观投资条件的投资者直接进入某个市场,实际上是对各类投资者的最好保护。未满足适当性要求的投资者通过搭乘公募基金“大船”的方式参与科创板,可更安全、更便利地分享科创板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