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研究、教学三位一体
2019-03-10 07:48: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行书扇面
    图为:孟庆星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作品﹙局部﹚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实习生戴中珣

    湖北书法家
    【人物名片】
    孟庆星,书法专业博士,湖北美术学院教授、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书法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湖北省政协委员。书法创作多次在全国性展览入展、获奖,曾受邀参加“第二届纽约中国书法国际展”等多个国际性展览。出版多部专著,论文多次获国家级奖项。
    孟庆星,因在湖北美术学院任教缘故,乐意把自己视作书法教育工作者和学术研究者。其实,孟庆星以书法创作出道,2001年即获中国书法最高奖“首届书法兰亭奖”(银奖)。3月6日,孟庆星在其工作室与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畅聊书法及他的复线式书法人生。
    孟庆星出生在山东临沂,沐右军逸风,喜欢上书法,读完本科、硕士,又辗转杭州、北京、南京求学工作,2007年迁居汉上。
    历史学科出身的他,早年在书法创作同时,就对书论用心颇多,他的老师、中国美院陈振濂先生曾为其题字“书史双得”。其后,孟庆星被引入湖北美术学院负责书法专业,更是沿着书法史、书法批评、书法美学的路径,全面开展学术研究。地域书法史是他研究领域的重要板块,他主编有《全国楚文字书法作品展作品集》《湖北书法史》《荆楚书道研究》等,为弘扬荆楚书道贡献一己之力。
    孟庆星常带着学生到全国各地进行田野考察,从历代碑刻、题记,到出土经文等。他认为,体验能让知识变成内心需要的东西,让人学会追问、学会思考。
    丰富的书写体验和扎实的创作功底,对书法教育者、研究者的意义亦如此。在孟庆星的教学、研究中,“书写”始终贯穿其中。他在教学中寻求教学相长,做研究时,总放一只毛笔在手头,对感兴趣的资料或抄录、或随记感悟于页眉处,在枯燥的资料翻检中体验着书写的愉悦。
    书法研究和教学,则逼着孟庆星对自己的书法创作进行深层次思考。孟庆星早年追随二王帖学一脉,书法笔致精到,气息醇和,颇具书卷气;后又注重对碑版金石气的摄取,在保持帖学精美风格的同时,追寻一种生拙外向的骨力之美。
    孟庆星谦逊地说,个人风格的形成还在探索、锤炼之中。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书法家可以做复线式的探索,寻找更多可能,但只有真正弄清楚“到底想要什么,什么适合自己,什么不适合自己”,并形成自己独特的审美追求和表达,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有书坛同道曾略带遗憾地评价孟庆星,“其名望不如他的书法水平之高”。孟庆星却并不介意,他更愿多做一些常人认为的无用之学,亦如他在创作小品时不大用现成的墨汁,而是持一墨块在砚台里细细磨,从中体悟欧阳修所谓的“学书为乐”。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