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肖擎
“‘馒头办’没有了吧?”
昨日人民日报头版的两会现场观察文章,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时的现场一问起头。
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总方针、总要求、制度保障,并从要扛稳粮食安全这个重任、要补齐农村基础设施这个短板、要夯实乡村治理这个根基、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等方面,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明确要求。“馒头办”,折射的是“管还是放”的问题,背后更有过去中国面临的温饱难题。与历史场景对照,今日的中国乡村,天翻地覆慨而慷,而今迈步从头越。
看变化。在湖北,鄂州峒山村,特色品种供不应求,葡萄成了村里的“富裕树”;建始店子坪村,发展红色旅游,带动产业发展,让百姓增收致富……新时代中国农村拿出各具特色的“美丽攻略”和“振兴方法”,绿水青山氤氲乡土气息,繁荣了一方水土。
观现实。连日来,置身湖北团各小组审议现场,乡村振兴是热点话题。杨祉刚代表想的是农村基础设施的长远规划问题。沈艳芬代表琢磨的是山区农产品销量提升的同时、效益如何提升的问题。张文喜等几位村支书代表,思考的是乡村产业发展面临的困难。放宽视野看,全国各地现实情况不一,农业生产如何破解“后继乏人”难题?如何把握农村发展与生态环保的关系?农产品品质如何更好满足需求?各有要爬的坡、要过的坎。
乡村何以振兴,为谁振兴?从延伸粮食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打造供应链,到开展农业节肥节药行动;从重点抓好农村交通运输、农田水利、农村饮水、乡村物流、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到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习近平总书记针对当下“三农”现实,提出了解题方法论,明确了行动路径。“大有可为的土地”,需要精心耕耘。政策给力,农民努力,各界出力,希望的田野就能长出更多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