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祝华实习生朱远
随着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每年参加植树的人越来越多,但长期以来,由于树种选择、植树方法不当等原因,造成苗木成活率低。
如何提高成活率,避免植“数”造“零”?3月12日,在“爱我千湖,绿满荆楚”义务植树活动现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访了省林科院专家杨彦伶。“选对树种很重要。”杨彦伶介绍,平原、丘陵、山地等不同立地条件,对种植的树种要求不同,只有根据立地条件、土壤属性,选择合适的树种,成活率才会高。如水杉、池杉、柳树等属阳性、耐湿树种,对环境适应性强,适合种植在湖边、堤岸;桂花、樟树等属园林绿化树种,喜光,怕积水,需种在土壤深厚、排水良好的地块。
同时,在栽树环节,也有很多学问。杨彦伶表示,首先树坑不能太小,否则不利于根系生长,其次要分层填土并踩实,使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这是植树最关键的技术环节,义务植树成活率低,与没有踩实土壤有很大的关系。”她还提醒,树坑回填覆土,一定要略高于地表,特别是湖岸、堤防等地带,回填覆土少,容易积水,泡死树苗。
此外,杨彦伶表示,植树还一定要选好栽种时机,一般选在春季树芽萌动前种植,成活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