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追慕前贤传承文脉
2019-03-16 07:57:00 来源:湖北日报
    图为:冯班《钝吟书要》一则
    图为: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海冰通讯员柳国良

    湖北书法家
    黄孝斌,中国书协会员,湖北省书协草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书法院研究员,荆州市书协副主席,监利县书协主席。湖北省文联文艺创新先进个人、优秀中青年人才库成员,荆州文化名家工作室主持人。作品多次在全国性展览入展、获奖。
    监利,江汉平原一个农业大县,已走出两名中国书协理事,22名中国书协会员,书家频频在全国性书法展览入展、获奖,成为湖北书法发展史一个奇迹。
    提及监利书法军团,绕不开两个重要人物:一是王遐举,二是黄孝斌。
    监利书坛,曾走出“荆楚三王”王遐举、王轶猛、王庆云,其中以王遐举影响最大,其书法造诣之深、功底之厚,蜚声中外,素有“华夏名笔”“京都书豪”美誉。
    上世纪60年代出生的黄孝斌,自幼受父影响爱上书法,读师范学习“三笔字”,之后,在王遐举故乡毛市镇工作多年,沐浴着前贤逸风,黄孝斌起意扛起监利书法的大旗。
    黄孝斌着手创办书社,2003年,宗旨为“与古为徒,以书会友,秉持传统,精进书艺”的古道风书社正式结社,定期开展雅集、交流,社员一起凑份子邀省内外书法名家前来授课。
    从随意书写到走上正途,社员们进步很快,黄孝斌开始在省内一些展览崭露头角。但黄孝斌并未止步,每在学书中遇到瓶颈,他就会挤出时间去找国内相关书法名家求教,先后上过陈振濂、张旭光、吕金光、李国胜、王金泉等人办的研修班,勤学苦练,加名师指点,使书艺不断精进。
    黄孝斌从早期的明清调一路上溯到宋代米芾,又追溯到唐代书谱,继而到二王的帖学体系,然后转入唐人草书领域。但近年又重习颜体行书,他说,“小楷的精度决定大草的高度”。黄孝斌的高明之处在于,临摹研习古人并不简单地与古为徒,而是到古人深处,得古人技法,再延至当下,置身时代,化古为今,方能别开生面,学书路上,黄孝斌一直有着强烈的担当意识,他一手创办的古道风书社,当年结社时没有一位省级书协会员,如今已走出11名中国书协会员。他还率先在监利提出创建“中国书法之乡”,当选监利县书协主席后,更是为创建工作不遗余力。如今,在当地政府重视下,该县书法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已在县博物馆、滨江公园开辟书法展厅,23个乡镇、16个科局全部建立了书协的分会,每年举办多次书法展,承办省书协“湖北省首届行草书展 ”等重大活动。该县已被授予“湖北书法之乡”,被认为是湖北书法艺术的又一高地,监利书家在全国性展览也频频入展、获奖。
    作为监利书坛的领跑者,黄孝斌说,所做这些,是对王遐举某种情愫的回应吧。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