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赵良英 通讯员 鲍亚忠 程鹏
位于桐柏山腹地的随县草店镇家家户户种香菇,有“花菇之乡”美誉。近年来,菇农又把目光瞄准羊肚菌,经年探索初见成效。
3月11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走进位于草店镇鄢家河湾的羊肚菌标准化种植基地,100余亩平整的农田里,100多个钢架大棚整齐排列。大棚内土基上,冒出无数鲜嫩的“蘑菇”,乳白色的菌柄撑起蜂窝状的菌盖,小的菌盖呈黑色,大的菌盖已变为浅褐色。
“这就是羊肚菌,被称作食用菌的‘菌中之王’。”基地管理员刘前兵介绍,羊肚菌是一种珍贵的食用菌和药用菌,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具有抗疲劳、降血脂、增强免疫力等功能,在欧美和日本颇受欢迎。
老刘算了一笔账:基地有127个温棚,每个温棚产羊肚菌干菌20公斤,每公斤市场价1500元,基地年收入可达300多万元,每亩地实现产值3万余元。
65岁的秦安发是五保户,也是基地老员工。“一亩羊肚菌,抵得上五亩庄稼田。”他一边劳作一边细数羊肚菌的好处:经济效益可观,周期短、见效快;日常管理相对简单,不需太多劳力;可以流转冬闲田种植,充分利用土地……
刘前兵介绍,目前基地共吸纳贫困户家庭16人就业,每人每季工资收入4000元以上。基地流转农户的冬闲田地,合计可为村民额外增收2万多元。“发展羊肚菌是我们引导产业转型的战略考虑。”前来基地查看羊肚菌长势的草店镇党委书记王剑说,过去发展香菇受益匪浅,如今面临不少挑战:随着香菇产业全国铺开,草店镇的香菇优势不断减弱;随着森林资源消耗,以栎木为原料的香菇产业成本不断增长。羊肚菌是一种草腐兼木腐菌,栽培原料以秸秆、杂草和树木枝叶为主,生产后的腐烂基质还可以改良土壤。
正因为羊肚菌的这种天然优势,5年前,年近八旬的华中农业大学教授罗信昌来到草店镇,传授羊肚菌种植技术,让羊肚菌产业在这里生了根。“5年过去,我们在菌种研制和试种上取得重大突破。”主导羊肚菌产业开发的企业耀兴大海食品公司董事长秦京说,公司的羊肚菌探索经历了从分散种植到集中种植、从露天栽培到大棚栽培的曲折历程。目前,已研制出适合不同纬度种植的菌种15个,在上海、江苏、河南等地试种均取得成功。“如今,通过基地标准化种植,我们总结出羊肚菌种植的规范化操作流程。”秦京说,下一步就是推广经验,带动农户大规模种植。
王剑介绍,为鼓励菇农转型种植羊肚菌,草店镇政府采取扶持措施,农户每种1亩羊肚菌,政府奖励1000元。“草店镇不仅要大力发展羊肚菌种植,未来还要发展成为全国的羊肚菌产业中心。我们的羊肚菌一定会像香菇一样,闻名全国,畅销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