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牢民生底线提升社会温度
2019-03-18 07:42:00 来源:湖北日报
    当低保户拿到新房钥匙,搬出狭小蜗居,背后是城市棚户区改造的宏大规划;当重症慢病患者拿到报销的医疗费,脸上绽放笑容,背后是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制度的快步推进;当遭遇急难,申请到临时救助金的时候,背后是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壮大……2018年,我省直面困难群众“痛点”,全力补齐民生短板。一张覆盖荆楚城乡、托底保障的“社会安全网”越织越密,努力让每一位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
    在精准扶贫攻坚战中,湖北实行贫困人口“应保尽保”,将86.1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范围。各项社会救助标准领先中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截至2018年12月31日,全省共有城乡低保对象171.4万人。其中,城市低保对象38.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月597元,较上年增长7.6%;农村低保对象133.2万人,平均保障标准为每人每年 5194元,较上年增长11.8%。全省所有县市区农村低保保障标准均超过国家扶贫标准。
    2018年,全省民政部门坚持补齐短板,民政综合服务能力持续优化。筹资5.7亿元支持新建或改造农村福利院34所、城市福利机构3个、救助机构7个、儿童福利院15所、精神病福利院3所、城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2700个、城乡社区公共服务站550个、殡仪馆19个、农村福利院“平安工程”改造301所。全省养老床位达到37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33张;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到85%,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覆盖率达到55%。
    社会组织管理规范有序。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从有形覆盖向有力覆盖转变,开展清理民办校外培训机构、山寨“文化社团”专项行动,27家被行政处罚,44家纳入严重违法失信黑名单,91家列入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录,全面完成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任务。
    基层社会治理深入推进。结合职能积极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排除不符合条件的候选人4579人,高质量完成村和社区“两委”换届工作。新增1800个农村社区建设试点村,村级综合服务设施进一步改善。
    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坚持全面放开准入、非禁即入,完善土地、补贴、税费等优惠减免政策,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初步建立起以市场调节为主的养老机构收费管理机制,市场活力不断增强。联合公安、卫健等部门持续开展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整改达标率达93%。新增三星以上养老机构41家。
    进一步完善孤儿保障制度,全面完成救助和托养机构及救治医疗机构排查整改,扎实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及流动困难群众3.62万人次,帮助156名滞站人员找到家人。婚姻、收养登记规范化建设质量显著提升。
    高标准完成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成果数据国家验收,推进地名成果转化利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列入我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
    福利彩票销售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基本完成,福彩销量达104.59亿元,连续三年破百亿元大关。
    2018年,全省民政改革全面深化。一项项改革新政在荆楚大地生根发芽;一个个硬招实招温暖困难群众的心;一张张质朴的笑脸是百姓最真切的礼赞;一个个温馨的民生故事表达着兴奋和喜悦,见证着一份温润民心的情怀,刻录着我省提升“民生温度”的孜孜追寻。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