逐梦“高精尖”
2019-04-09 07:35:00 来源:湖北日报
    产业是实体经济基础,创新发展是唯一出路。连日来,记者在北京调研发现,加速聚集高端创新要素,大力发展高精尖产业,已成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创新之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追求“大而全”转向聚焦“高精尖”

    从聚集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功能谋发展,从追求“大而全”转向聚焦“高精尖”,从向扩张要增长转向向减量要质量——北京紧紧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坚持严控增量和疏解存量相结合,内部功能重组和向外疏解转移双向发力。
    2014年,北京率先在全国制定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截至2018年底,批发零售、制造、农林牧渔等限制类行业新设市场主体数量下降明显,占比从2013年的47.4%降至21.9%;科技服务业、文体娱乐业、信息服务业等新设市场主体占比从25.1%上升到50.5%。
    2017年12月,北京公布《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十个高精尖产业的指导意见》。北京还陆续出台5G、人工智能、医药健康等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和方案,努力形成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医药健康产业创新发展的“双动能”。

    厚植高精尖产业发展“土壤”

    逐梦“高精尖”,需要肥沃的创新“土壤”。
    一系列数据与成果,让北京发展高精尖产业的底气十足:2018年,北京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居全国之首;专利申请量与授权量分别比上年增长13.6%和15.5%;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为111.2件,位居全国第一。
    逐梦“高精尖”,需要科技创新的载体。
    2017年9月公布的《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明确了全国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路径,以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建设为重点的空间格局形成。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2018年,北京新经济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3.2%;金融、信息服务、科技服务等优势服务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合计达67%。

    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

    高质量发展要靠创新,而创新需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
    从云集的科研院所,到不断涌现的高科技企业,北京是全国科技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地区。
    近年来,北京不断出台政策,创造良好氛围,营造优质环境,释放人的活力,释放生产力。
    近年来,北京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优化营商环境,打造高质量发展“生态”,打造支撑首都高精尖经济结构的强大引擎。
    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乃至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城市之一,成为人们创新创业梦想的实现地。
    放眼未来,北京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创新型经济,加快培育金融、科技、信息、文化创意、商务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进一步构建高精尖经济结构。(据新华社北京4月8日电)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