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平方公里落子光谷 “双自联动”迎新机遇
2017-04-01 16:04:00 来源:长江网-长江日报

1

  今日,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实施方案》(下简称《方案》)出台。

  按照《方案》,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要对接“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创新、开放“双轮驱动”发展,以开放创新促改革、促发展。尤其要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探索中部地区扩大开放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新体制、新机制、新模式。

  《方案》指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实施范围70平方公里(含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5.41平方公里)。据了解,按照国家要求,每个片区不能拆分,有明确的边界闭合点,从地理位置上说,武汉片区全部位于武汉东湖高新区。相关人士指出,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和东湖高新区叠加,这将充分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主创新示范区双自联动、协同发展的优势。

  按区域布局划分,武汉片区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际商贸、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研发设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等现代服务业。这和东湖高新区目前的产业重点多有重合,充分体现“双自联动”发展的制度设计考虑。

  “认识自由贸易试验区,不能将其局限于发展对外自由贸易的层面,更重要的是进行体制机制改革的探索。”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自贸区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陈波指出。《方案》中,也对自贸试验区内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内外的探索重点进行区分: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以贸易便利化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创新,主要开展保税加工、保税物流、保税服务等业务;非海关特殊监管区域重点探索投资体制改革,完善事中事后监管,推动金融制度创新,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

  《方案》明确了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的发展目标和路径:经过三至五年的改革探索,深入推进行政审批与服务改革,深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大力发展科技金融,积极扩大对外开放,将武汉片区建设成为创新和开放驱动发展先行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区,中部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中心,全球资源与人才融通聚集的“天下谷”。

  东湖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为自贸区提前预留出办理专台

  完成154项工作事项

  形成115项制度性成果

  光谷先行先试打磨

  湖北自贸区主片区

  湖北自贸区正式揭牌,70平方公里的武汉主片区,全部位于东湖高新区。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东湖高新区从2014年8月6日全面启动先行先试工作,至今已经三年,“三年磨一剑”,围绕行政审批与服务、创新驱动、科技金融、对外开放等,东湖高新区共完成154项先行先试工作事项,形成115项制度性成果。

  三年“先行先试”的主动作为,让东湖高新区成为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前沿阵地和示范基地、全省深化改革的试验高地、创新和开放驱动发展的排头兵。截至2016年底,企业总收入11367亿元,增长13%。

  在光谷,行政审批改革与政务服务创新走在全国前列。东湖高新区建立行政审批大数据平台,连通政府各部门,推进全透明并联审批,探索投资准入后的管理流程优化以及审批、纳税环节优化,创新事中事后监管模式,行政服务能力不断升级。

  在光谷,全面创新推进“双创”活力加速迸发。东湖高新区获批中部首个国家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试验区,国家存储器基地落地,“互联网+”等新兴产业创新发展,获批全国首批“双创”示范基地,“光谷·青桐汇”“东湖创客汇”等创新创业活动影响力不断扩大,“创谷计划”有序推进,海外招才引智网络“阵地化”建设全面展开。

  在光谷,科技金融改革创新试验不断深化。出台专项方案及“科技金融15条”,全力打造科技金融机构、科技金融资本、上市公司、新型要素、新兴金融产业、科技金融生态发展六大集聚区。

  在光谷,外向型经济发展迈上新台阶。湖北跨境电商平台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国际检测维修服务顺利推进,获批建设东湖陆港口岸,使东湖综保区具备了口岸功能,区域贸易便利化水平显著提升,推进服务业进一步开放。

  未来,随着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扎实推进,东湖高新区将迎来更加广阔的改革和发展空间,“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光谷力争推出更多制度创新成果,建设吸引天下英才的“天下谷”,打造我国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全面建成有全球影响力创新创业中心。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