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龚齐飞通讯员彭艳娥)日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武汉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了2016年武汉就业景气指数及分析报告。
去年,武汉城镇新增就业达18.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降至2.94%,是近20年来最好水平。在供给侧改革和创新改革试验大环境下,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对就业的拉动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岗位需求占比由前年的62.2%升至62.9%。
“互联网+”新型服务领域、创意设计、网络约车、电子商务、快递业等新领域、新业态成为就业新渠道,灵活就业的群体在壮大。从享受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的人数看,去年全市共有8.31万人,比2015年(7.87万人)增加5.68%,反映出有更多劳动者选择从事非全日制、临时性、季节性工作。
2016年大众创业热情比2015年要高,新增创业人数2.66万人,带动就业人数达12.83万人,即1人创业带动4.8人就业。应届大学毕业生创业人数达1600人,与往年相比有较大幅度提升,全市新增大学生创业企业达2100余家。
市人社局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处处长王星表示,2014年有10万大学生留汉工作,2015年是12.6万,2016年突破15万,预计2017年将达18万。随着双创政策落实,大学生创业人数也不断增长,从2014年最初统计的800多人,到2016年增长到1690人,毕业5年内大学生创业人数达6000人以上。但还要看到,由于创业项目数量增长快,企业经营成本也在不断攀升,创业担保贷款、扶持基金、创业补贴等尚无法满足企业创新创业需求。同时,我市风险投资基金相对较少,大多数产业投资基金都将资本投向了成熟产业,众多创业项目仍得不到充分支持,企业成长较慢,创业成功率不高。另外,在汉生存型创业较多,技术类、新业态等创业仍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