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线城市进入收割期 千亿房企份额超三成
2018-01-22 10:47:00 来源:长江网
  2017年房地产市场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奇特现象,一方面,受全国各地严厉调控影响,全国商品房销售额累计增速回落20.3个百分点。而另一方面,大型房企销售业绩却屡破纪录。去年,房地产行业销售业绩前三甲均突破5000亿元关口,碧桂园以5500.1亿元的销售额首次登上行业第一的宝座,万科、恒大紧随其后,行业格局发生巨大变化。

  2017年,千亿房企相比2016年增加了6家,截至目前,房地产行业已有17家房企规模超过1000亿元,合计销售额达到40611亿元,按照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额133701亿计算,17家千亿房企的市场份额已经达到30.37%。从增速上看,17家千亿房企中有10家房企同比增速超过40%。龙湖地产、新城控股、招商蛇口、旭辉集团、世茂房地产和泰禾集团2016年销售额还处于百强房企之列,2017年,这五家企业迎来业绩爆发,正式跻身千亿房企之列。

  实际上,除了现在已经突破千亿的房企,自去年以来,多数百亿房企都制定了一个千亿小目标。对于未来房企格局发展,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认为,从当前市场发展和房企规模来看,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空间仍然巨大,未来,房地产行业千亿房企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

  

  泰禾、融创领涨千亿房企

  在已有的17家房企中,有15家房企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销售目标。

  其中,绿城中国在年初制定了900亿元销售目标,实际上,2017年完成了1457.1亿元业绩,超过既定销售目标61.9%;金地集团在2016年就已经突破千亿,但在年初出于保守考虑,将目标定为不低于2016年,2017年金地集团实际完成销售额1403.2亿元,同比增长39.44%。

  在大部分千亿房企完成目标的同时,也有两家企业未完成销售目标,这两家企业分别为中海地产和绿地控股。

  绿地控股2017年的销售目标是较2016年增加20%,即3060亿元,2017年实际完成了3042.1亿元,虽然未完成目标,但离目标仅有一步之遥。

  中海地产则与年初制定的目标相距甚远。公开资料显示,在今年年初,中海内部表示要调整打法和套路,巩固并提升传统住宅领域的市场份额与行业地位,要实现“4个一线城市年销售额300亿以上、17家地区公司年销售额100亿以上,17个城市平均销售额超过50亿元”,以此推算,中海2017年的销售目标在2900亿元左右。实际上,中海去年一年完成的销售额为2013.7亿元,距离目标还有近900亿元的差距。

  

  抓住三四线城市布局机遇

  中房智库研究员通过观察和分析这17家千亿房企销售规模、城市布局以及货值储备等方面数据发现,这些千亿级别的房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一些共性。

  2017年,无论是房企销售还是拿地,三四线城市开始崭露头角。一方面,在“因城施策”的调控下,一二线城市楼市不断降温;另一方面,一二线城市土地成本飙涨也促使开发商暂时避开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在这种市场环境下逆势崛起。

  上海中原市场分析师卢文曦称,2017年的千亿房企共性之一即都是环热点城市边上的三、四线城市布局很厉害,特别是靠近长三角、珠三角及北京周边城市群的三四线城市成交出现较大增长,2017年恰好是三、四线城市超常发挥的时期,这些房企正好抓住这波行情。

  前三甲房企中,碧桂园不用多说,主场就是三四线城市,有碧桂园所在的三四线城市,竞品基本没有优势,可见碧桂园对三四线城市的精准把握。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张,碧桂园的业务已经不局限于三四线城市,2017年,碧桂园的业务可谓一二三四线城市全面开花,标准化、快速复制的产品模式,也助推碧桂园登顶行业老大的位子。

  恒大地产土地储备变化也能体现其对三四线城市市场的重视。财报显示,2016年恒大一二线城市项目数量占比52.2%,三四线城市占比47.8%,而截至2017年11月,恒大一二线城市新增土地储备合计占比30.7%,三四线城市新增土地储备占比69.3%。三四线城市中莱阳、徐州、沧州和佛山新增土地储备规模最大。

  万科的情况与三甲中另外两家有所区别,万科是在均衡发展中侧重重点城市发展,“对于万科来说,其品牌优势是其业绩增长的保证。”严跃进表示。

  相比碧桂园和恒大,一些重金布局一二线城市的开发商在2017年也开始绕道三四线城市补仓,比如融创。融创一开始的城市布局原则即是一二线核心城市,但自去年开始,融创开始在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布局。在进入武汉之后,融创董事会主席孙宏斌还点赞了西安、杭州、海南以及广深、西南区域,正是这些区域,保证了融创2017年的业绩。

  据统计,去年从5月底到6月初,除了碧桂园、恒大、融创、还包括华润、保利等品牌房企,均在三四线城市有大手笔投入,而且取得的土地溢价率水平都不算低。

  土地储备助力业绩爆发

  如果说在城市布局上,选择比努力更重要,那么在拿地方面,千亿房企根本不需要犹豫,积极拿地,保证土地储备充足才能保障后续业绩的增长。

  纵观千亿房企的土地货值储备可以发现,新增土地货值排名靠前的房企基本就是销售业绩排名靠前的房企。

  根据克而瑞发布的2017年前11月房地产企业新增货值排行榜显示,融创、碧桂园、恒大、万科分别位列前四,而在销售排行榜上,这四家企业也包揽了前四名。

  其中,碧桂园2017年前11月获取了9944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恒大的新增货值达到8412亿元,万科达到5637亿元。最让业界刮目相看的是融创。2017年,融创成为补仓规模最大的房企,除了在城市布局上前瞻性地布局了弱二线和三四线城市,融创大规模的并购也使其获取了1.44万亿元的新增土地货值。

  在千亿房企中,老牌房企保利新增货值4843亿元,中海新增3320亿元,均表现出发力的态势。龙湖不仅在销售业绩上相比2016年新上一个台阶,在新增货值方面也跻身前十,为2605亿元。

  在2017年拿地面积上,碧桂园以7079万平方米领衔排行榜,融创紧随其后,拿地面积为6679万平方米,恒大和万科分别以5330万平方米和2812万平方米的拿地面积位列第三名和第四名。

  民企更具竞争力

  不难发现,在现有的17家千亿房企中,仅有绿地控股、保利地产、华润置地和招商蛇口是国企央企,剩下13家房企均为民营企业或混合所有制企业。

  国有控股型地产公司和民营控股型地产公司的差距,最直观的便是体现于增长速度,尤其2016年以恒大、碧桂园、融创为代表的民营房企翻倍式增长,将一线阵营中原来排名靠前的绿地、中海、保利甩到身后,在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两大阵营之间的差距。

  对此,一位业内专家对中房智库研究员表示,一般来说,国企在拿地方面相比民企更具有优势,但放开市场竞争,民企其实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国企在一些事情上会有一些限制,民企的发挥空间更大。

责编:柳昕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