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黄浦江45公里岸线贯通,上海人边跑边喊:嗲
2018-01-03 15:43:00 来源:人民网

大江东

2018年元旦,大魔都忽然掀起一场“健身迎新年”的热潮,席卷全市16个区,参与市民超过6万名,长跑、登高、健步走、骑行、健身展示等,简直欢乐到爆!迎个元旦,大家做啥都上了街?大江东工作室的东姐告诉你哈,原来,2017年12月31日,上海黄浦江两岸从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公共空间全部贯通,2018年1月1日起正式向全体市民开放。

全部、全体!还江于民——这是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郑重承诺。您知道从前沿江有多少企业、商业和居民小区占着吗?千难万难的事啊,居然终于办成了,还不值得喜大普“奔”嘛,于是乎,魔都人吹着江风,看着美景,享受奔跑行走的乐趣,这是让别处得“红眼病”节奏啊!哈哈,欢迎到魔都碗里来“奔”!

WechatIMG598

滨江贯通之际,杨浦滨江成了2018上海城市业余联赛主会场,市民们“健身迎新年”。屠知力摄

“不打折扣、不搞变通、不降标准,抓紧贯通重要节点,敢啃硬骨头,确保今年年底45公里岸线贯通开放,回应好市民期待,真正实现还江于民、还岸线于民、还景于民”,2017年,上海市市长应勇数次郑重承诺。还江于民,说说容易做起来难。上海市政府15年如一日的坚持与付出,锲而不舍的努力,尤其是近几年的“大刀阔斧”,让黄浦江这条上海的母亲河旧貌换了新颜,让市民得以零距离亲水。

一根钉子钉到底:坚持15年不动摇:黄浦江两岸,必须“还江于民”

李景明是上钢厂骑游队队员,浦江岸线的贯通,让热爱骑自行车出游的他十分高兴。

上钢厂骑游队成立近20年,但李景明很郁闷,“上海几乎没有一条完整的路可以骑游,路上全是汽车,空气混浊、声音烦杂。”他们只好到郊区去骑游,“可路又小又不方便”。现在太爽了,在新开通的滨江大道上骑车,“就像汽车开在高速公路上,畅通无阻”。更让他开心的是,骑车的同时还能欣赏浦江美景,“环境不要太优雅,空气不要太清新,赏心悦目啊!”

而对陆家嘴老厂房改造项目“船厂1862”负责人刘小燕来说,滨江的贯通让她整个生活发生了变化。热爱跑步,曾经在澳洲墨尔本待过一段的刘小燕,最近爱上了浦东滨江。午休时间到滨江跑步、做瑜伽、打太极,或者去看看艺术展览,“有效放空,带来积极能量,下午的工作效能更高哈!”

WechatIMG599

市民在滨江健身步道晨练。屠知力摄

“两岸开发,不是大开发,而是大开放。”2016年8月17日,时任上海市委书记的韩正现场调研黄浦滨江的一番话,点题浦江开发原则——“还江于民”。

在浦江开发整个过程,这个理念越来越清晰。

2002年,上海正式启动黄浦江两岸综合开发工作,开发范围北起吴淞口、南至徐浦大桥,两侧岸线长度合计约85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74平方公里。

“十二五”之后,开发范围南拓,两侧岸线长度合计约120公里,规划控制面积约144平方公里,覆盖了沿江8个行政区。

2013年,黄浦江两岸地区被确定为上海城市功能转型的重要空间载体,坚持“以人为本,造福于民”的宗旨,通过动迁企业、新建绿地、新增亲水岸线等措施,全力推动公共环境空间还江于民,逐步将工作重心聚焦到公共空间建设上来。

2014年,上海市浦江办发布了2015年—2017年“三年行动计划”,提出“将黄浦江两岸地区打造成世界级的滨水公共开放空间”。

2016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明确要求,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岸线到2017年年底基本实现贯通开放,将上海最精华、最核心的黄浦江两岸开放给全体市民,让老百姓有切实的获得感,有更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幸福感。

于是,沿江的区“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拆堵点、腾空间、补绿化、建慢行系统,滨江公共空间一天天连起来了、美起来了,与水也更亲近了。

以绿廊、高桩平台为主要的开放空间载体,通过连续的慢行系统,串联沿江重点区域和重要节点,镶嵌不同区段特色的自然环境、标志景观、运动休闲场所和配套服务设施,滨江成了公众休憩旅游、健身运动、体验自然的城市公共空间。

走在滨江大道,上海市民都树大拇指,“实在太嗲了!”

一段记忆留到底:工业遗存保护性开发,黄浦江岸线华丽转身

一个始建于清朝光绪年间、被废弃的旧粮仓,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上海的“艺术新地标”。一场以“连接:共享未来的公共空间”为主题的2017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主展览正在这里展出,观众人次已超过10万。

这就是曾有“亚洲最大容量散粮筒仓”之称的浦东民生码头的8万吨筒仓,如今已被列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建筑。

隔不多远,有着155年历史的上海船厂造机车间被改造成的“船厂1862”,提升成为集文化、艺术、演艺功能为一体的时尚艺术中心,即将闪亮登场。

而原来的煤仓及其廊架则成了艺仓美术馆。去年一年,米开朗基罗大展等国内外知名艺术家作品展形成了13场艺术盛宴,吸引了30余万人次观看。

“工业遗存,承载着一座城市的记忆,历史底蕴深厚,应该保护性开发。”原上海规土局风貌处处长,现上海交通大学城市更新保护创新国际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王林教授说。

19世纪上海开埠,众多外商涌入,实业肇启,中国近代工业勃兴。百余年来,上海发展成为一个工业大市。但上世纪90年代上海进入产业结构调整,制造业不断转移,工业遗存逐渐形成规模。

在对标国际一流滨水区的建设中,上海对沿线工业遗存改造提升再利用,以传承历史文脉、留存城市记忆,让市民在江边游走时,可以实实在在感受上海百年历史。

有“百年中国工业摇篮”之誉的“大杨浦”,明确提出建设“1+X”工业博览带的概念,即1个工业博览带、X个专项主题工业博物馆。在滨江建设中,杨浦秉承“修旧如旧”原则,如首创了“滨江锈色”的柱杆和灯杆,还申请了专利。在明华糖厂的保护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坚克难,把掩盖原历史风貌的加层违章建筑一块块卸下来,还原历史建筑的本真面目。

WechatIMG600

新建成的杨浦滨江公共空间水厂栈桥。

而在徐汇滨江,多个工业历史建筑受到保护式的改造或复建,许多工业塔吊、老船屋变身新的文化景观。建于1929年的北票码头,成了当代美术馆;一个个废弃的油罐,将打造成为一个个演艺中心;上飞厂老机库复建成展览馆;橘红色的两台高架吊车,成了独特的地标性建筑,在蓝天碧水映衬下,格外醒目。

历史与现代、工业与文化,在滨江的创造性保护开发中,融会贯通,浑然天成。黄浦江,实现了从生产岸线向生活岸线的华丽转变。

一张蓝图绘到底,“大衣料子”要剪裁成“世纪精品”

“大衣料子”,上海人眼中最昂贵的衣料,通常会出最高的价格、请最好的裁缝师傅剪裁。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眼里,浦江两岸地区就好比“大衣料子”。他们重要批示,要求按照“百年大计、世纪精品”的原则,推进浦江两岸开发工作。

比如,为了提升贯通体验品质,上海不断强化标准,并正式印发了《黄浦江两岸地区公共空间建设设计导则》、《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标识系统设计导则》,在总体设计、生态景观、活动场所、交通设施、安全保障、配套设施等多个方面,明确统一的建设设计要求,并对“漫步、跑步、骑行”三根道的设计尺寸、铺装材质、面层色彩、施工工艺和标识系统等进行了规范和细化,两岸地区公共空间严格按照设计导则实施,强化整体性、协调性。在此基础上,各区段可以结合自身优势,打造本区域特色亮点。

浦东的开发过程中,不仅问计问需于民,了解市民对亲水近水、活动场所、人文艺术等方面的需求,同时举办青年设计师国际竞赛,开展概念方案国际征集,最后在参与设计的5个团队中,评选出法国TER方案。为了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浦东反复论证、不断深化,形成了一张东岸22公里贯通的实施总图,制定了慢行系统建设、公共服务设施、绿化种植、夜景照明、标识标牌、城市家具、智慧设施等专项导则。

针对自然河道和轮流码头形成的断点、堵点,项目方以桥梁为连接。这些慢行桥造型各具特色,线条流畅自然,仿佛一个个雕塑,静卧江边,不仅成了独特的“观景平台”,自身也成为一道风景,从而使“断(堵)点变亮点”。

WechatIMG601

浦东洋泾港桥慢行桥。

下一步,上海将进一步提升贯通区域的空间品质。据市浦江办人士透露,上海将加快形成指导未来黄浦江两岸地区开发开放工作的行动纲领,推动公共空间向腹地和两侧拓展,完善体育文化旅游等滨水特色功能,加大文脉的保护和传扬。

据介绍,未来3年,浦江两岸地区将按照“迈向世界级滨水公共开放空间”的工作愿景,打造为“可漫步、可阅读、有温度”的魅力水岸空间,成为“全球城市生活核心的美好舞台”。在着力提升滨江公共空间品质的同时,全线恢复黄浦江自然生态的基本属性。

贯通有时间目标,提升却是永恒的主题。浦江两岸贯通,只是一个开始。

(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上海市浦江办提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孙小静 屠知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