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国家科技奖减项,上海凭啥逆势上扬狂揽20%
2018-01-09 17:38:00 来源:人民网

大江东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1月8日上午在京举行,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80项(人),授奖总数比2016年减少7项,比2015年减少22项。大江东工作室发现,授奖总数连减,上海获奖比重却逆势上扬,共有58项牵头及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获奖,比2016年增加6项,占总数的20.7%。自1999年国家科技奖励制度改革以来,上海连续第16年获奖占比超10%;且第一次突破20%。

东姐忍不住为上海点赞:在代表中国科学技术最高水平、对应国家战略发展或社会民生需求的重大成果中间,1/5烙有“上海”印记,奥妙何在呢?

科技成果转化棒棒哒!全流程MTO技术减少我国的石油依赖图片1

“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获2017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据上海市科技奖励中心负责人介绍,上海奖项涉及化学、信息、生物、工程、医学、材料、冶金、土木、农业、轻工、机械、通信、导航、化工、药物、医疗器械、航天、交通、电力、纺织、环保、检测等众多领域,展现了上海科技实力全面发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态势良好。

像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工谢在库领衔的“高效甲醇制烯烃全流程技术”项目。我国富煤少油,预计2025年煤制烯烃将达到烯烃总产能的26%,发展煤制烯烃(MTO)可减少对石油资源的高度依赖。这一项目十余年持续创新,首创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甲醇制烯烃)技术,并实现工业转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全流程MTO技术国家。运用这一原创技术,2016年世界最大规模的360万吨/工业装置建成投产,近三年新增利润13亿元。该项目获得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60件、国际发明专利23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并证实“烯烃烃池活性中心”新概念,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图片2

世界最大规模的360万吨S-MTO全流程技术工业装置

获奖大户:中科院上海分院,7个成果从基础到应用,牛!

58项上海牵头及合作完成的获奖重大科技成果,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奖6项,占全国35项的17.1%;国家技术发明奖11项,占全国66项的16.7%;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39项,占全国170项的22.9%;国际科技合作奖2人,占全国的28.6%。特别高等级奖项,2项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上海参与1项;3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上海参与2项;2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上海牵头1项,参与2项。
不服不行哈!

中科院上海分院所属,是“获奖大户”,共斩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共7项。光国家自然科学奖4项,就占上海所获该奖的2/3。相当一部分是基础研究,也是整个创新链条的起点。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游书力研究员领衔完成的“芳香化合物立体及对映选择性直接转化新策略”项目,围绕芳香化合物立体及对映选择性直接转化这一挑战性课题,提出“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概念,发展了系列新配体、反应和方法,成功应用于多个天然产物全合成,为芳香化合物应用提供了新的路径,获得5项国家专利,6个配体授权Strem、百灵威和大赛璐等国际试剂公司全球销售,被同行广泛应用。

图片3

催化不对称去芳构化(CADA)

由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韩斌院士作为第二完成人参与的“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提出了“理想株型”概念,希望培育出分蘖少、穗大、粒多的高产理想株型品种,同时又具有优良的食用品质。围绕“水稻理想株型与品质形成的分子机理”这一核心问题,他们鉴定、创制和利用水稻资源,阐明了水稻理想株型的分子调控机制;创建了直接利用自然品种材料进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新方法,杂交培育了一系列高产优质新品种,为解决水稻产量与品质互相制约难题,提供了有效策略。

图片4

水稻高产优质性状形成的分子机理及品种设计

瞄准科技前沿,高校创新不只在实验室

上海各高校也是获奖大户,尤其基础创新成绩斐然。

上海交通大学有5项第一完成单位成果获奖: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一项——席裕庚教授领导的项目组历经近30年研究,提出并发展“预测控制”原理,用预测控制赋予复杂系统一颗“智慧心”,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带动预测控制这一学科分支在我国的发展。

上海交大还获得4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谷大武教授领衔的“密码芯片系统的攻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项目,解决了密码芯片系统攻防的核心关键技术,研制成功领先的检测工具平台,已销售和服务于国家商密检测中心、复旦微电子、华为等20家检测机构和芯片设计企业,支撑了国家安全部门和科研机构重要任务。郁文贤教授领衔的“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导航技术与应用”项目,集中解决北斗导航与位置服务的一系列产业发展瓶颈技术,支撑上海导航产业以30%复合增长率快速发展,产生重大经济和社会效益。陈明教授领衔的“高效切削刀具设计、制备与应用”项目,取得40项发明专利,高效切削刀具在众多飞机、汽车等高端制造企业应用。

上海大学翟启杰教授领衔的“脉冲磁致振荡连铸方坯凝固均质化技术”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已应用于江苏苏钢轴承钢连铸生产,碳偏析指数、铸坯横截面等轴晶率等指标,明显好于目前国际冶金界的末端电磁搅拌和末端压下技术,显著提高我国连铸产品均质化水平。

复旦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特聘教授、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施扬,荣获国际科技合作奖。12年前,他以双聘教授身份回国建起复旦表观遗传学中心,以顶尖的科研能力和相关领域学术领袖的国际影响力,在表观遗传学建设、科研合作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贡献突出,见证了这一学科方向在我国生根发芽、抽枝展叶。

图片5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施扬荣获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复旦宣传部提供

国家级科技成果,让老百姓也有“获得感”

上海获奖项目,和老百姓最“搭界”的,集中于医疗卫生和工程建设,对保障国人健康、便捷生活、促进城市和谐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中科院上海药物所杨玉社研究员领衔的“国家1.1类新药盐酸安妥沙星”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该药具有新颖化学结构、疗效和安全性更好,是第一个我科学家自主研发的氟喹诺酮类抗菌新药,进入22个省市自治区150多家医院和医疗机构使用,100余万人次受益。

图片6

杨玉社研究员(右二)及其团队在实验室

难治性脑动脉瘤和烟雾病具有高致残率和病死率。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毛颖教授领衔的“外科术式改变脑血流的基础与临床创新”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个体化设计的脑血管重建手术,变“难治”性颅内动脉瘤为“可治”,显著提高烟雾病的手术疗效和安全性,在国际上产生重要影响。

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王卫庆教授领衔的“内分泌肿瘤发病机制新发现与临床诊治技术的建立和应用”项目,同样紧扣临床需求,经筛选优化系统性建立针对各种内分泌肿瘤的34项临床诊断新技术,实现精准激素分泌能力评估与肿瘤定位;发现9种致病新基因与分子标记物,创建4种治疗新方法,制定专家共识并改写国际指南。

我国多地震,90%伤亡因房屋倒塌。同济大学李国强教授领衔的“消能-承载双功能金属构件及其高性能减震结构”项目,解决了消能减震结构成本高、地震受损风险大和工程应用难度高的三大技术瓶颈,在高层、大跨等各类建筑结构广泛应用,使我国一跃成为金属消能减震技术应用最多的国家。

服务国家战略,上海科研高地优势凸显

图片7

中科院上海光机所急国家所急,10多年持续攻关,攻克大尺寸高性能激光钕玻璃批量制备技术。

细琢磨,就明白上海狂揽五分之一大奖的奥妙,就在于“服务国家战略”。

紧密围绕国家重要战略部署和本地区科技资源优势,上海在基础研究项目资助、实验室建设、科技资源开放共享、青年人才培养等方面特色显著,在国家基础研究整体格局中分量越来越重,直接提升了区域创新能力,原始创新能力显著提高。

更重要的是,上海将服务国家发展全局作为国家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出发点。聚焦重点,有所为有所不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顶尖水平,选准关系上海全局和长远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立足自身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的领域,支持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等通过各种途径获得若干重要产业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科技创新的跨越式发展。

纵观获奖项目,正反映了上海服务国家战略的积极作用。煤化工、北斗导航装备、国家1.1类新药、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强激光特种玻璃等,都立足有基础、有优势、能突破领域,通过政府对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支持,取得国际先进乃至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突破。

图片除注明外,均为上海市科委提供(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大江东工作室 姜泓冰)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