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3700公里如在一间手术室 武汉医生“手把手”教新疆医生做手术
2018-01-10 19:09:00 来源:汉网

武晚传媒·武汉晚报1月10日讯(文/记者伍伟 通讯员黄冬香 涂晓晨 图/通讯员刘坤维)相隔3000多公里,却能把远程医生“带进”本地手术室,“手把手”进行手术指导。1月8日,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成功实施了全球首例混合现实技术三地远程会诊手术。

1月8日,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和远程会诊中心,叶哲伟、吴星火教授正在通过混合现实技术做远程手术指导

此次远程会诊在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新疆博尔塔拉州人民医院、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三个地方展开,借助全新的基于混合现实技术的远程会诊系统,在三个地方同步顺利完成了异地远程术前讨论,医患沟通,现场手术指导,场面堪比好莱坞大片。

首台手术的患者是一位59岁的维吾尔族大妈,因股骨颈骨折需要做微创手术,从切口置入4颗空心螺钉固定骨折部位。远程会诊手术的第一个地点位于武汉协和医院骨科医院和远程会诊中心,由叶哲伟、吴星火教授手术团队负责,他们也是此次混合现实技术远程会诊的总发起者和协调组织者,也是此次会诊的远程指导方;第二个地点位于远离武汉3700公里外的新疆博尔塔拉州人民医院骨一科、骨二科、手术室、远程会诊中心,由艾山江副院长及巴塔主任、张建军主任的手术团队负责,是此次远程会诊的手术实施方;第三个地点位于离武汉15000公里外的美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由来自武汉科技大学普仁医院数字医学实验室的交流访问学者刘融主任负责,全程参与了远程讨论和协作,并进一步验证了多点混合现实技术远程会诊系统的稳定性。

在术前讨论阶段,本地医生将患者的影像数据及在此基础上重建而成的3D模型上传至云端,和远程医生同时佩戴混合现实眼镜观看MR影像,所有参与者均可对模型进行切割、文字标注、调整颜色、改变透明度、标注手术路径、测量和标注体积、长度、角度等场景编辑操作,实现了简便的实时交互与共享。

8日上午10时,首台手术正式开始,在手术现场,利用布置在手术区域上空的高清摄像装置对手术情况进行实时拍摄,通过高清视频转播将画面传输至远程专家处,把远程医生“带进手术室”指导手术。会诊专家的指导意见,如识别标记重点区域,螺钉进入点、进入方向和长度等操作指导意见,都可以通过MR技术,实时呈现在新疆博州医院手术医生的手术视野内,“手把手”的指导做手术。

此次的三地远程会诊全程历时2天,其中会诊手术历时4个小时,分别为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患者成功实施了会诊手术,目前患者康复顺利。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