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自己2017年行色匆匆的足迹,有一个眼神一直难以忘怀。从那个眼神里,可以看到一个欧洲女孩对“一带一路”的期盼,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渴望。
记者任彦在日内瓦万国宫外面采访。
这个女孩名叫伊瓦娜,是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大学一名学生。我们是在从贝尔格莱德开往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火车上相识的。
伊瓦娜说,2016年习近平主席访问塞尔维亚时给当地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很多人都把习近平主席视为他们的福星。在伊瓦娜口中,“一带一路”被反复提及,听起来一点也不拗口,感觉已经成为她的口头禅了。
记者任彦与瑞士联邦主席洛伊特哈德合影。
2015年因为采访报道难民危机曾去过塞尔维亚,那个时候我发现当地只有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界人士知道“一带一路”倡议,普通民众并不了解。今年在塞尔维亚的采访中,我发现很多普通民众都和伊瓦娜一样,谈到中国时总是很自然地提及“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让我的生活有了保障。”在河钢集团斯梅代雷沃钢厂工作的一名老职工满怀感激地对我说。斯梅代雷沃钢厂成立于1913年,曾是塞尔维亚唯一国有大型支柱性企业,被誉为“塞尔维亚的骄傲”。但由于经营不善连年亏损,该厂濒临倒闭。中国河钢集团去年收购这家百年老厂后,不仅保住了5000名员工的“饭碗”,而且在不到一年时间内就使该厂扭亏为盈。
火车行驶得很慢,350公里的路程用了整整8个小时。一路上,伊瓦娜多次向我吐槽:“要不是因为票价便宜,我才不坐这像蜗牛一样的火车。”她的男朋友在布达佩斯上学,两人定期乘坐这趟国际列车互相探望。
匈塞铁路始建于19世纪末,绝大部分路段是单线,屡遭战乱破坏,加上年久失修,设备严重老化,其面貌和二战前差不了太多,严重制约当地经济发展。2015年,匈塞铁路改造升级项目被正式纳入“一带一路”合作框架之中,新匈塞铁路开通后,设计最高时速200公里,从贝尔格莱德开往布达佩斯的国际列车运行时间将从现在的8小时缩短至3小时以内。
“我天天都在盼着匈塞铁路早日完成现代化改造,让我的爱情之旅不再这么辛苦。”伊瓦娜说话的时候,眼神里写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很快她的眼神黯淡下来,她一脸幽怨地说:“可是就在这个项目推进到关键时刻,欧盟出面要对该项目进行调查,这明明就是在使绊子嘛。”
对于欧盟调查的动机,塞尔维亚前总统尼科利奇质问道,欧盟到底想要什么?是不是想要塞尔维亚的铁路保持每小时40公里的速度?“到目前为止,欧盟没有任何国家、机构或组织愿意帮助我们对铁路进行现代化改造。他们一直批评我们的铁路非常落后,但却从来都不会伸出友谊之手帮我们建好铁路。”
很多人批评欧盟高高在上,对于中东欧国家的发展需求缺乏感同身受。其实,欧盟应该感谢“一带一路”倡议给中东欧国家带来的发展机遇,中东欧国家基础设施改善有利于欧洲互联互通,中东欧国家经济水平提升也有利于欧洲一体化进程。因此,欧盟不仅不应该给“一带一路”合作项目制造障碍,而且应该积极主动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当中,打造甘苦与共、命运相连的发展共同体。
中欧交往的历史表明,无论相隔多远,只要我们勇敢迈出第一步,坚持相向而行,就能走出一条相遇相知、共同发展之路,走向幸福安宁和谐美好的远方。(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