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知乎】“金德尔伯格陷阱”?警惕捧杀中国!
2018-01-11 16:52:00 来源:人民网


思享者工作室.jpg

当前,在美国不能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不愿承担国际责任的情况下,一些人担心发展起来以后的中国也不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从而会使世界陷入危机四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如何看待“金德尔伯格陷阱”?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针对这些问题,思享者邀请4位学者为您一一解答。

高飞

外交学院教授

陈志敏

复旦大学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梁亚滨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

郑振清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思享者:什么是“金德尔伯格陷阱”?

高飞:查尔斯·金德尔伯格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也是马歇尔计划的思想构建者之一。他在《1929—1939年世界经济萧条》一书中认为,20世纪30年代世界经济大萧条的根本原因在于国际公共产品的缺失。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上实力最强的国家,但美国未能接替英国扮演的角色发挥领导作用、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结果导致全球经济衰退和世界大战。简而言之,“金德尔伯格陷阱”是指在全球权力转移过程中,如果新兴大国不能承担领导责任,就会导致国际公共产品短缺,进而造成全球经济混乱和安全失序。

陈志敏:作为学者的查尔斯·金德尔伯格,以他的“霸权稳定”论而为人熟知;作为一个政策规划者,他在美国国务院任职期间参与了二战后美国马歇尔计划的设计。金德尔伯格认为,世界权力的转移会引发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缺失,并给世界带来灾难性后果。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将其概括为“金德尔伯格陷阱”,进而担心特朗普政府如果采取强硬的对华政策,会让中国转向免费搭车政策而使世界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

郑振清:近年来,随着中国不断发展,唱衰中国的“崩溃论”开始消退,揣测中国国际动向的“陷阱论”悄然登场。一种论点认为,中国发展起来以后的动向可能不是示强,而是示弱,即不愿承担目前美国无力继续担负的重要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从而使世界陷入领导力空缺、危机四起的险境,掉进“金德尔伯格陷阱”。

思享者:为何当前会有世界陷入危机四伏的“金德尔伯格陷阱”的担忧?

高飞:进入21世纪,在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美国实力相对下降,以中国、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迅速崛起。实力对比的此消彼长使得美国和西方不可能再像过去一样主导国际事务。这一巨大变化使美国等一些西方国家不惜通过开历史倒车来维护自身的既得利益和国际地位,比如采取贸易保护主义、强调本国利益优先,采用规则修正主义、企图以制度霸权维护既得利益,滑向政治孤立主义、逃避国际责任。

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强调“美国优先”,不愿继续无偿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在这种情况下,国际社会更加关注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填补美国留下的责任赤字,承担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责任。特别是接踵而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反恐战争、政治动荡加剧了人们对世界再次陷入灾难、重蹈历史覆辙的担忧,对“金德尔伯格陷阱”的讨论也越来越多。

梁亚滨: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凸显出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走上了被历史学家保罗·肯尼迪称之为“过度扩张”的帝国衰落老路。近年来,随着实力和能力的下降,美国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意愿也在快速下降。特别是特朗普当选为美国总统后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趋势,他在竞选期间和上台后的言行都表现出强烈的“美国优先”意识,充分表露出美国不愿意再分担国际公共产品成本的倾向。当前,全球恐怖主义泛滥、民族冲突与难民危机不断、气候与环境恶化,诸如此类的问题让许多人担忧世界失序。从这个意义上说,当前世界存在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的可能。

郑振清:“金德尔伯格陷阱”主要涉及国际公共产品的供给。早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经济学家曼瑟尔·奥尔森等人就提出相对于国内公共产品的国际公共产品的概念。国际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是成本和获益超越单一国家边界、跨越不同世代、超越不同人群的共享产品。典型的国际公共产品包括稳定的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开放的国际自由贸易、良好的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国际安全保障体系与公海航行自由等。2017年1月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以后,以“美国优先”口号为标志的美国利益至上论开始流行,美国在自由贸易、气候变化等问题上不惜与世界各国分道扬镳,令人不由想起二战前美国类似举动给世界带来的影响。

思享者:如何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

陈志敏:通过两国元首2017年4月和11月的互访,中美两国确认了合作的主基调,关于“修昔底德陷阱”和“金德尔伯格陷阱”的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得以化解。不过,深层次思考“金德尔伯格陷阱”这个命题,可以看出西方学者的世界观中仍然存在种种思维误区。

首先,“金德尔伯格陷阱”论与“霸权稳定”论一脉相承,都认为世界秩序的维持需要某个国家来提供国际公共产品,但这是一种过时的观念。在一个权力更加分散的国际体系中,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为世界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美国今天遇到的种种问题,其根源就是对“霸权稳定”论的错误坚持。

其次,提出“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是对当前有关国家国际责任分担的严重误判。毫无疑问,美国仍然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国,如果担心国际公共产品供应不足、国际责任无人承担,首先要关注美国为什么不再这样做,而不是去指责别的国家。

再次,“金德尔伯格陷阱”论明显低估了中国承担与自身国力相称的国际责任的决心与意愿。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始终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努力承担自己应尽的国际责任,为世界提供更多国际公共产品。随着国力的大幅提升,中国目前已经是联合国会费的第三大承担国、联合国维和行动捐款的第二大贡献国、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派出维和部队最多的国家、对世界经济增长和全球减贫贡献最大的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及其后续机制建设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国家。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得到100多个国家的支持和积极参与。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正通过实际行动切实承担国际责任、提供更多优质国际公共产品。

梁亚滨: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一直在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不遗余力地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提供与自身实力相匹配的国际公共产品。中国通过自身的和平发展,让13亿多人过上越来越好的生活,这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最大贡献。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也为全球经济稳定和持续增长提供强大动力。同时,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成立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就是中国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提供国际公共产品的建设性举动,有利于促进各方实现互利共赢。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提出,欢迎其他国家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防止陷入“金德尔伯格陷阱”,关键是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指出:“这个世界,各国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今天,人类走到了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需要应对的问题更加多元复杂,单靠一国或几个国家的力量无法有效解决,需要各国通力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只有各国共同掌握世界命运、共同书写国际规则、共同治理全球事务、共同分享发展成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能跨越“金德尔伯格陷阱”。(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享者工作室刘学)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