份珍珠圆子、一份木耳炒肉片、一份清炒苦瓜、一碗饭,共计10 元钱。老人边吃边说:“菜蛮多,而且也不贵, 办卡时还送了我300 元, 蛮划得来。”“社区好味到”不仅为社区里的老人提供了可口饭菜,也是附近创业就业青年们的“创业食堂”,是青山区打造“微创谷·青年主题社区”的配套举措。据介绍,“社区好味到”开办后,居民们不再为吃饭发愁, 有空还可以聚在“好味到”里拉拉家常、下下象棋,社区氛围更加和谐。
“社区好味到”体现合力共治共谋、共建、共治、共享。“社区好味到”作为青山区推进“红色物业”的重要抓手,在党建引领下,政府、市场、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共同参与,成为深受居民群众欢迎的“幸福食堂”。117“社区好味到”由社会组织易维康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开办,除提供用餐服务外,还联合社区开展更多惠民服务。每月为70周岁以上的老人举办主题生日会, 对80岁以上及行动不便的老人提供免费送餐上门服务。食堂还联合普仁医院建立周四易维康宣讲日,定期举行义诊及健康宣讲,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开展助医服务。经过半年相处,居民们已将“社区好味到”当成自己的家, 排队时有志愿者在一边维持秩序,吃完饭会自己收拾餐盘,留下来整理桌椅、
打扫卫生。117 社区党委书记毛汉珍说,社区将原来的会议室和活动中心提供给“社区好味到”使用,还将他们拉进社区的微信群和QQ 群, 方便居民网上点餐。“天天敲门组”的志愿者们还帮着一起送餐,服务居民。合力共谋智慧养老,青山区政府与武汉楠山康养公司、武汉亲情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联手打造“互联网+居家养老平台”,建设了适合老年人群居家养老特点的“楠山有约”呼贝智慧养老服务平台, 老人或其子女只需轻按终端设备,就能享受送餐、家政等上门服务,目前该平台已在钢花村街试点,未来将在全区推广这种养老服务新模式、新业态,实现“花开钢花,青山结果”。青宜居“社区好味到”由另一家社会组织友,邦居家养老服务站运营,从食堂办证、装修,工人村街党工委、办事处以及民政局、审批局等区直相关部门全程参与, 指导帮助。在用餐高峰期, 社区工作者与志愿者一起在食堂维护用餐秩序,帮老年人打包、盛汤,部分不便出门的老年人,社区“天天敲门组”成员送餐上门。街道“三在”干部还挂点食堂,协调解决问题。据介绍,为确保“社区好味到”食品安全、人身安全及消防安全, 街道组织开展相关医疗急救、消防疏散培训,制定预案和举措,保证“社区好味到”安全运营。
“社区好味到”开启美好生活。“社区好味到”解决就餐问题,楼顶晒衣架解决晾晒问题,维修电梯、墙面渗水解决居住问题,铺平道路解决出行问题,增添绿地解决环境美化问题……一个个惠民项目实施, 一件件身边小事办成, 工人村地区居民正悄然乐享从住进新房子到生活更美好的“二次蝶变”。“有了这个晒衣架, 我们晒衣服方便多了,感谢社区为我们做了件大好事。”70 岁的邓建墨搬进青宜居7 年了,因为家住2 楼,她总是到楼顶晾晒衣物被子。“以前都是居民自己在楼顶牵的绳子,乱七八糟,像蜘蛛网似的。现在好了,社区统一安装了钢管做的晒衣架, 又好看又耐用。”她还说,去年社区里的路修漂亮了,楼道灯也亮了,社区管理得越来越好。63岁的刘桂华在工人村地区生活了一辈子,在2村长大, 出嫁到6村,2011年棚改回迁到青宜居, 见证了工人村地区的变迁,“以前做饭要到屋外生煤炉子,房子下雨经常漏雨,上厕所也是要走到外面的公共厕所。现在好了,家里做饭有天然气,有自己的卫生间,也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最近社区开了食堂,我也办了卡,连饭都可以不做了。”前不久, 工人村地区征集棚户区居民生活老物件,刘桂华特地找出一个买了38 年,一直都舍不得丢的老闹钟,她说:“变化太大了,日子越来越好, 就让这个闹钟继续滴答滴答记录现在的幸福时光吧。”曾经的工人村棚户区, 现在不仅是小环境变好了,周边“一江五园”的大环境也变好了,不仅硬件设施变好了, 人们的精神面貌也更加抖擞了。棚改回迁居民夏谋阶以亲身经历创作快板、三句半、湖北大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加入青山区党的十九大精神百姓宣讲团,用接地气、易接受的方式宣讲十九大精神。青和居社区在社区活动室开展“流金岁月”红色电影放映活动,吸引不少创业青年来观看。青宜居社区以趣味运动会为开端, 逐步提升文化软实力,以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方式使社区居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努力创建极具凝聚力的和谐社区。据介绍, 青山区正着力打造以教育医疗养老服务为主体的“民生组团”,“社区好味到”正是养老服务中的关键一环。未来,青山还将探索更多惠民项目,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推进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为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不懈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