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过六成失眠者吃错安眠药
2018-03-27 14:56:00 来源: 长江网

  长江网3月23日讯(通讯员 邓盛强 陈识 记者 毕婷)57岁的杨先生自认为是多年“失眠症”患者,为了治愈失眠,他陆续吃了多种药,近期由于吃什么安眠药都无效,他就来到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进行睡眠多导监测和评估,才惊讶发现,原是吃错了安眠药。

   一晚吃4颗安眠药晚上仍然无眠

  57岁的杨先生是跑销售的,妻子没有工作,还育有一儿一女。20多年前,杨先生开始失眠,每天吃1颗舒乐安定就能睡着,慢慢地加到了4颗,没想到越来越不管用。2年前,杨先生把药换成了氯硝安定,这种安眠药的镇静成分更强。

  让杨先生苦恼的是,已经把药加到了4颗,还是整夜整夜睡不着。每天早上起来头晕眼花,全身无力,甚至还会出现意识混乱。3月初,他经人介绍找到了张昌勇。

  交谈中,杨先生告诉张昌勇,年轻时家庭负担重,每天都担心挣不到钱,养不了家;好不容易儿女都大了,儿子成了家没多久就离了婚,女儿30岁了还没有男朋友。

  “杨先生很可能是焦虑症导致的失眠。”睡眠多导监测和评估证实了张昌勇的猜测。他把杨先生的药换成了“抗焦虑药+短效安眠药”,5天后杨先生就高兴地告诉张昌勇,一晚上能睡四五个小时了。

  超过六成失眠者吃错安眠药 睡不好须先监测

  张昌勇告诉记者,临床统计发现,大约有50%的失眠者都是因为情绪焦虑引起的睡眠问题。目前安眠药的使用呈现两个极端:一个是自己滥用;一个是扛着坚决不用。很多人都觉得安眠药有副作用,还会让人产生依赖性。事实上,失眠等给身体带来的伤害远远大于安眠药的副作用。

  他提醒说,同样是失眠,睡不着、易惊醒、醒得早,医生用药是截然不同的,不是简单的一种安眠药可以解决的。目前对失眠的治疗,首先是改善睡眠习惯,然后是物理治疗,必要时才会辅以药物治疗。究竟选用何种安眠药,要监测脑电波以后才能决定。吃药4周后还需要再次监测,来调整用药剂量或者换药。

   监测提醒

  睡眠软件和手环监测睡眠不靠谱

  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用睡眠软件和手环等电子设备来监测睡眠。张昌勇解释,电子产品是以身体活动和感觉灵敏度作为指标,通过体动记录仪监测动作来检测。动得多就认为人处在浅睡眠,没有动就认为进入深睡眠了。

  “靠这个来判断睡得好不好,根本不靠谱。”张昌勇指出,一晚上要经历4-6个睡眠周期。一个周期中,浅睡眠是7分钟,二期睡眠有40多分钟,深睡眠20多分钟,还有快动眼睡眠20多分钟,整个周期大约90分钟。软件检测睡眠无法准确告知用户睡眠问题出在哪里,反而会让人因为“睡不着”产生焦虑。

  肖劲松提醒,评价睡眠质量好坏的标准,不是睡眠时间的长短,而在于看第二天的精神状态,只要第二天感觉精力充沛,没有觉得不舒服,这就表明睡眠质量好,是健康的睡眠。

  责编:朱德华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