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就像生活在一颗寂寞的星球上,我们看着他们,但不知道他们想什么、要什么。医生们叫它:自闭症,又叫孤独症。我们时常听到,却不曾真正了解。这些孩子不聋、不哑、不盲,却无法感知这个世界。我们更愿意称他们为——来自星星的孩子!
当自己的孩子患有智力障碍或自闭症的时候,有多少人有正视问题的勇气?又有多少人会求助于专业的机构?武汉市就有这样一家专业机构——武汉麟洁教育培训中心。武汉麟洁自2015年底成立以来,先后接收了近两千名存在智力障碍或自闭症的儿童。在4.2国际自闭症日到来前夕,记者专门采访了这家有着十多年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李丹。
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培训机构的创始人李丹
武汉麟洁教育培训中心
儿科医生放弃“铁饭碗”守护星星的孩子
“慢一点,好的,再往前跨一步,你真棒!”“告诉老师,你画的是什么?哦,你又进步了!”在武汉麟洁教育培训中心,记者看到这里的老师在耐心的教育着每一个孩子。在这一千多平米的培训中心,有展示孩子画作的长廊,有各式各样的玩具,当然还有老师和孩子互动嬉笑的场景。
在其中的一间教室里,记者见到了武汉麟洁创始人李丹,这位儿科医生出身的自闭症儿童康复领域的专家型教育工作者,谈及这里的每一个孩子,脸上慈爱的表情自然显露出来。但谈及中心的创立和发展,李丹心里充满了无限感慨。
李丹原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梨园医院儿科医生,1997年前主要从事儿童心理辅导及保健,主要包括儿童心理咨询、矫正和培训。在门诊治疗过程中,李丹经过调查发现,有39%的孩子存在智力发展缓慢、不合群、学习困难、情感偏离等症状,而国内尚无此类病症的研究,甚至不知道这就是自闭症,
有数据显示,湖北省每年约50万新生儿出生,每年约新增孤独症患儿2000余名。仅同济医院、武汉市儿童医院、省妇幼保健院每年诊断出的自闭症儿童总数就超过1000人。有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像个“苕”一样,甚至想遗弃自己的骨肉。看着无计可施的家长,李丹暗下决心,不能让这些家庭因为孩子失去希望。
在随后的日子里,李丹专门进修了儿童少年卫生培训,并在门诊时边实践边学,同时开始有意识的向国内同行学习交流。通过学习,李丹这才知道,上述症状国外称之为自闭症或孤独症,是发生于儿童早期涉及知觉、感觉、语言、思维和行为等多方面的发育障碍。这些最大的特点是缺乏交往的能力,智力明显低于一般水平,在成长期间适应行为方面有缺陷,它既不是疾病,也不是精神病,不是药物可以治愈的,但是可以通过训练发展其有限潜力,增加他们独立和正常生活的能力。而那时,我国对于自闭症儿童还处于“三无”状态,即无政策、无专科、教育无机构,一切只能靠自己摸索。
李丹将学习成果运用到门诊过程中,她惊喜的发现,效果还不错。正巧,梨园医院幼儿园停止了办学,许多儿童的父母也希望李丹能全天候的培训、教育自己的孩子,就这样,2001年3月,在梨园医院领导的支持下,以梨园医院幼儿园为基础的湖北省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正式成立,中心的主要工作就是为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专业康复教育服务。中心成立之初,仅有7、8个儿童,4、5名老师,但是经过老师们的教育培训后,这些自闭症儿童的情绪稳定,基本的跟随模仿能力与技巧以及社交能力明显改善,这更坚定了李丹往自闭症儿童提供专业康复培训服务的信心。
1对1个训课教室
走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