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脱欧、特朗普胜选、意大利修宪公投失败、欧美民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的事件,暴露出西方标榜的民主模式中党派纷争、内乱不止、相互倾轧、社会撕裂等种种弊端。以选举政治和多党竞争政治为核心的西式民主,已经无法协调社会各种力量,日益丧失为国家未来发展提供保障的功能。正如美国《全球策略信息》杂志华盛顿分社社长威廉·琼斯所说:“西方民主制度并不是在退缩,而是在崩溃,且已经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西方民主理论宣称,只有实行竞争性政党制度,通过民意选择和政党博弈,才能产生比较理想的执政党及领导人。然而,今天的西方政党已被选票绑架。为了多拉选票,候选人使尽招数讨好选民,一旦当选,承诺就变成一纸空文。执政的领导人往往通过提前选举或公投,为自己的权力游戏“下注”。
卡梅伦当初决定举行英国脱欧公投的如意算盘是:反正公投通不过,他可借公投打击反对党、巩固自己的权力,还可趁机要挟欧盟。但将一个涉及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政治议题,交给信息获取并不充分、不平衡且易于被眼前利益迷惑的普通选民来决断,无疑是轻率的政治赌博。随着“脱欧派”出人意料地胜出,卡梅伦这个缺乏责任和担当的政客也不得不告别政坛。
以史密斯为代表的保守党政客,为了赢得脱欧公投的胜利,炮制了诸如“英国每周向欧盟付出3.5亿英镑,离开欧盟可以将这些钱用到国民医疗体系上”的不实言论。在脱欧已成定局后,人们才发现脱欧的代价远远高出预料。民调显示,多数民众对脱欧感到后悔,希望能扭转脱欧进程。政客们这种不顾国家利益的做法,把英国带入一个混乱迷茫的时期。
在英国修宪公投中,脱欧派炮制诸如“英国每天向欧盟付出5000万英镑,离开欧盟可以将这些钱用到国民医疗体系上”等不实言论。图为印有该不实言论的拉票大巴。人民视觉
伦齐发起意大利修宪公投,也是想扩大政府权力,为接下来的政治经济改革扫清道路。计划裁撤的意大利省级行政区划、意大利经济和工作委员会,更是长久以来饱受民众诟病。反对党却老谋深算,用一句“伦齐修宪是想要独裁”,成功转移了选民的注意力。
伦齐在辞职讲话中表示,意大利政坛本来就是风水轮流转的舞台,无所谓输赢,“每次选举后都会一切照旧”。但他还是要大声疾呼,因为自己本想为意大利的未来有所作为,由于改革想要撤掉的椅子太多,结果“被撤掉的只有我的椅子”。
在意大利修宪公投中,反对派将矛头指向伦齐本人,成功转移了选民的注意力。图为反对派张贴的海报,号召选民“投出反对票让伦齐回家”。人民视觉
西方国家的反对党利用民众不满情绪,为了反对而反对,短时间内就可集聚大量人气。当他们从反对党变为执政党时,民众才会发现,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
希腊总理齐普拉斯领导的激进左翼联盟曾作为反对党,在议会中不断攻击前总理萨马拉斯领导的政府,并承诺上台后就将结束紧缩。现在希腊实施的紧缩政策却较以往更甚——当然,如果齐普拉斯重蹈往届政府的覆辙,不顾实际开出空头支票、扩大福利,希腊民众将来的日子会更难过。
2015年希腊大选后,齐普拉斯领导的新政府发起反紧缩公投,但最终却实施比以往更为严苛的紧缩政策。图为反紧缩公投前分发反对公投宣传资料的希腊青年。韩秉宸摄
在2016年意大利地方选举中,“五星运动”候选人拉吉以反腐反黑的口号赢得胜利,但入主市政府不久后,由她任命的多名官员都被查出涉嫌贪腐,甚至连她本人也遭到检方传唤调查。
“如今,西方政治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老百姓对传统政党感到失望,新的政党又没有执政经验,大多数只能靠喊口号、煽动民粹主义情绪来获得支持,不能实际解决问题。”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研究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认为,对比西方社会的现状,中国的新型政党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人民日报中央厨房·零时差工作室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