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风起正清明,虞城寻春半出城。4月6日,中国·商丘第六届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暨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活动在虞城县田庙乡万亩果园生态旅游景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户外运动爱好者及近百家新闻媒体记者参与活动。
“东和环保杯”中国·商丘第六届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暨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启动仪式现场。 崔 坤 摄
商丘境内黄河故道西起民权县,东至虞城县,全长134公里,总面积约1520平方公里。自2010年起,中国·商丘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活动已成功举办了五届,成为颇具影响力的徒步赛事活动。本届徒步穿越路线东起虞城县田庙乡万亩果园,西至民权县吴屯水库,全程60公里。
本次活动由中共商丘市委宣传部、虞城县委县政府、梁园区委区政府、商丘市林业局、商丘市水利局、商丘市旅游局、商丘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商丘日报社、虞城县委宣传部承办,河南东和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冠名,河南懂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冷谷红葡萄酒有限公司、田庙万亩果园生态文化景区管委会联合协办。河南日报、大河报、河南电视台、甘肃兰州广电总台、徐州广电总台、连云港广电集团、开封广电总台等数十家国内著名网站,还有开封日报、蚌埠日报、济宁日报、亳州晚报、驻马店日报、淮北日报、宿迁日报等省内及周边20多家地市报等主流媒体应邀前来跟踪报道比赛盛况。
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启动,活动冠名单位负责人为摄影采风团队授旗。崔 坤 摄
活动现场,与会嘉宾代表共同为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开镜,并现场为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采风团授旗,为东和环保董事长李栋颁发黄河故道生态保护特别贡献奖。来自京九晚报“人民公摄”以及“和谐摄会”“大众摄影”商丘俱乐部、国家摄影商丘站和市摄影家协会的影友们用手中的镜头聚焦赛事和黄河故道,拍出最美风景。虞城县团县委组织300多名志愿服务者,积极参与文艺演出、义务劳动、维护会场秩序和礼仪服务工作。
裁判鸣枪,比赛开始。崔 坤 摄
经过紧张比拼,男子组、女子组和团体组分别产生了冠军、亚军、季军和优秀选手。当日下午,在森林公园举行颁奖仪式,当场颁发了奖金、奖杯和荣誉证书。
据了解,举办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暨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活动,旨在对黄河故道进行大场面多角度、全覆盖的聚焦和展示,创新呈现百年黄河故道的生态、自然、人文大美,为商丘十三五规划中“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提升发展工程”的建设发展营造舆论氛围,提供舆论引领和支持,更好地宣传商丘、推介虞城,提升黄河故道生态走廊的知名度,助推黄河故道湿地旅游开发和生态文明建设。
又是一年春光美,花开时节又相逢。在美丽的黄河故道腹地,在美丽的虞城县田庙乡万亩梨园里,在全国成千上万名徒步爱好者的期待中,“东和环保杯”中国·商丘第六届黄河故道湿地花海徒步穿越暨聚焦黄河故道生态走廊摄影大赛启动开机仪式于4月6日如期举行。
沉睡了160多年的明清黄河故道,展开它无比美丽的身姿,敞开怀抱,迎接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名徒步爱好者。
从田庙万亩梨园出发,沿黄河故道一路向西。沿途不时出现成片的泡桐树,粉红的喇叭状的泡桐花在蓝天里迎风招手;每过小村落,村旁总会有成片成片的油菜花,闪烁着金黄金黄的花朵;走到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贾寨马楼水库时,水库里有清冽的水面,水面上有渔夫撑一叶扁舟捕鱼,渔夫的头顶上方,有成群的白鹭飞翔,诗意故道,美景天成。
天沐湖景区是徒步的一站,湖边烤鱼的、卖榆钱馍的、扔套圈的……徒步爱好者是在领略湖光美景的同时,又能体会到独特的豫东集市文化,别有一番感觉。最后进入黄河故道国家森林公园。已经在黄沙里扎根60多年的国槐,迎春吐绿,依然顽强而坚韧地傲风固沙,守护着故道的风沙,让风沙成为沃土,让故道成为绿色的屏障。
30多公里的徒步路,可以说处处是花海,步步有美景。徒步穿越,是健身,是比赛,更是花海漫步旅游、身心归依自然的放松休假之行。
很多运动健将,志在争锋。真正的健步如飞,很快绝尘而去。男子第一名刘建民到达终点时,仅用3个多小时。那时候,很多参赛者还没有走到第二个卡点。
一些参赛者,仅为锻炼意志,享受春光。记者途中见一中年人,着一身深蓝色运动衣,走路时明显腿有些不自然。询问之下,原来这位也是我市健步高人,之所以走不快,是因为一个月前,他刚出了一次车祸,腿上缝了20多针,这次参赛,是伤后出山,“重在锻炼,恢复恢复”。沿途还碰到很多八九岁的孩子,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参加比赛,纯粹是锻炼意志力,不求名次。
在徒步队伍中,也有情侣相牵同行。一路走来,记者碰到多对情侣。他们两手相牵,迈着相同的步伐,相依相偕,充满温馨浪漫。
旅途中,在比赛之外,也充满互帮互助的温暖故事,敬老爱幼的暖心行动。
本报要闻编辑部主任吴涛,开车带着他的母亲参加了这次活动。他把参加活动的照片发到朋友圈里,赢得如潮赞声。
在徒步中,一位姓曹的参赛者突然身体不适,眩晕得坐在路边。参加比赛的运动员们,纷纷放弃赶路,嘘寒问暖。比赛组织者迅速喊来救护车辆,将晕者送到虞城县人民医院。
当天午间,一些徒步爱好者走到第二个卡点。当时已经走了3个多小时,很多人饥肠辘辘。但因为特殊的原因,第二个卡点的路餐已经发完了,每个人只能领到一个香蕉。要想领到完整的路餐,还要到下一个卡点,大约还得走近两个小时。对于疲惫不堪、饥饿感很强的人来说,当时的一个香蕉,比平常一顿大餐要珍贵得多。但在现场,仍然有人把领到的香蕉让给更需要的人。上演了一幕幕温馨感人、助人为乐的温情剧。
在终点站,温馨的情景更是一个接一个地出现。尤其是最后到达终点站的参赛者。互搀互扶的,互相鼓励的,扶老背幼的……可以说,在故道穿越的路上,留下很多砺志的故事、拼搏的故事,也留下了一路的充满人性温暖的故事。
(来源:商丘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