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皮肤“敏感”爆发 有人“毁容”有人“变脸”
2018-07-16 11:02:00 来源: 汉网

长江网7月16日讯(通讯员 周珊)都说春天是呼吸系统过敏疾病的高发季,而皮肤过敏病症却尤其钟情于夏季,冰爽的空调冷气、火辣的紫外线、清凉的穿着衣料、琳琅的热带水果等等都是夏季高温下独有的标志,也可能是皮肤敏感患者防不胜防的致敏“元凶”!

  意外扭伤自敷膏药 女子烙上“敏感印章”

昨日一大早,家住汉口的中年女子陈英(化名)便来到长江航运总医院·武汉脑科医院皮肤科门诊,指着自己的后腰部叫苦连连,原来她已被钻心的瘙痒感折磨得寝食难安。接诊医生湛世萍掀开衣物查看也吃了一惊,只见患者后腰部有一块约15*10cm的橘红色皮疹,上面还散布着些许白色小疱疹,经综合检查,被诊断为接触性皮炎。

据陈英回忆,三天前她从电脑上拔下U盘,因蹲起动作用力不当,不慎扭伤了腰部,忍痛洗完热水澡后,便自行在痛处敷贴上一张祛湿活络膏药。哪知次日下午,膏药粘贴处传来一阵瘙痒,担心过敏,她赶紧将其撕下,但患处皮肤却愈加红肿,两天来犹如一枚四方形的鲜艳“印章”盖在后背,奇痒难耐,严重影响了正常工作、生活,这才到医院寻求诊治。

由于患者有过敏性鼻炎病史,属过敏体质,长期处于空调低温环境下的皮肤更易受寒冷刺激变得异常敏感,湛世萍解释,在意外扭伤后,她选择沐浴完毛孔舒张的情况下贴敷膏药,加速了其中生姜、肉桂、麻黄等易致敏、挥发性成分对皮肤深层的渗入,经连续十余小时的密封接触,其后出现了红肿、皮疹及瘙痒不适等接触性皮炎迟发症状。

随即,湛世萍为陈英进行了抗组胺、湿敷结合药物外敷等综合治疗,预计一周,症状便能逐步缓解。但遗憾的是,由于接触致敏原时间过久,色素沉积,陈英可能需要月余才能完全摆脱这块“敏感印章”。

贪吃芒果 妙龄少女变“猴脸”险破相

无独有偶,近日放暑假在家的花季少女冰冰(化名)也因贪吃水果而诱发了接触性过敏,变成“猴脸”,满脸红疹的她差点破相!

前不久,爷爷奶奶特意从水果店买回新上市的泰国金黄大芒果给放假在家的冰冰尝鲜。香甜软糯的芒果很合胃口,她便直接剥皮后一口接一口啃食,芒果汁也蘸到了鼻子、面颊上,当第三个芒果下肚后,冰冰才感觉到异样,面部皮肤红肿发痒,甚至还起了淡红斑块和细小丘疹,好似“猴子”脸。

后经皮肤科门诊对症治疗,其症状才得以缓解。由于患者本就是过敏体质,而芒果等应季瓜果属于漆树科植物,其皮肉间的汁液含致敏物质,在食用时不慎将汁液沾到皮肤上,便很易诱发“芒果皮炎”。 湛世萍提醒,吃完芒果后,应立即用清水洗脸,避免果汁残留,对于过敏体质的人群或皮肤幼嫩的婴幼儿,芒果最好切成丁块,直接放入口内食用。

夏季过敏,重在预防,湛世萍提醒,当发生过敏时首先应寻找致敏原因,并在第一时间隔离过敏原;其次是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过敏原,不宜直接接触高浓度的任何药品或化学物质,慎用易致敏的外用药。湛世萍建议,无论是敷贴膏药,还是食用水果或小龙虾等应季食品,曾经有过敏史或过敏体质的人群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接受冬病夏治敷贴或其他膏药时,最好选用透气性好的产品,严格计算敷贴时长;饮食食物时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致敏物和皮肤、黏膜的直接接触,选择正确的食用方式。如日常生活中,不慎出现持续的皮肤红肿、瘙痒、疱疹、溃烂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病程中避免搔抓、肥皂水洗及热水烫洗等,不可自行涂抹可能产生刺激的药物及轻信网络偏方,以免加重病情。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