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法治“破”与“立”助推光谷“起”与“兴”
2018-12-24 12:32:00 来源: 长江日报

长江网12月24日讯(长江日报 记者 贾雪梅 通讯员:宋跃进 邓珊珊 李雨生 沈敏 田璐 胡芳)今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40年成就举世瞩目。

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光谷涌现了一批勇于探路的改革先锋,创造了一批影响全国的改革样本、引发了一批享誉世界的标志性事件。

从“一束光”到“一座创新城”,光谷30年的发展史,不仅是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浓墨重彩的缩影,也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历程的样本。

近日,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2018年度国家高新区评价结果(全国156个高新区和苏州工业园区),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和新华社中国金融信息中心联合发布中国2018中国产业园区百强榜(约500个国家级产业园区,包括高新区和经开区),两个榜单上,东湖高新区综合排名均为全国第五。其中,知识创造和技术创新能力位列全国第三。

光谷加速裂变、新生。

经济奇迹的创造,离不开法治的引领和护航。从最初“光谷”一名的落锤,到“建立联合办公中心”,再到新时代如何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牛鼻子、担负起“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的重大使命。在30年砥砺奋进的历史征程中,光谷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走到哪里,法治护航的作为就跟到哪里。法治,一直在以“破”和“立”的双重姿态,精准发力,披荆斩棘,为光谷发展开路。

  武汉未来科技城的“马蹄莲”大楼(武汉新能源研究院)

第一部分 法治护航,立法鼓励“大胆闯”助推“光谷崛起”

大胆试,大胆闯。这几个字,早已融进光谷的脊髓,使之焕发出了自由奔放的荣光和气质。

但追问这“大胆”的背后,不但有“敢为人先,追求卓越”的气概,而且还有“依法试,依法闯”的底线意识,一切必须行进在法治的轨道上。先行先试,不是乱闯乱试。改革发展创新,必须依法推进。

1994年10月,《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条例》出台,被称为史上首部“光谷基本法”。2015年3月,《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实施,被誉为“光谷的宪章”。

30年间,省市两级人大出台两部地方性法规,均因区域经济政治管理体制改革积累沉淀到一定历史阶段,亟需上升到更加稳定的制度层面。一方面,将多年发展探索的实践经验、创新成果,加以固化,为之后的自主创新、先行先试提供法治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以现实需求为导向,破除束缚区域改革发展的瓶颈和障碍。

  高新区邀请法学专家授课,讲解宪法与法治政府建设

为管委会赋权松绑,给创新更大空间

经过多年探索,光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蝶变”的同时,从创业初期的“粗放式”逐渐转型为精细化、程序化、法治化的发展模式。改革进程中遇到的诸多瓶颈,渐渐浮出水面。如,管委会的法律地位、管理权限问题。

为了突破这些瓶颈和束缚,《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专门单设一章,明确了管委会的法律地位和管理权限,省、市政府最大限度地下放权力,为管委会松绑,给改革创新留出更大空间。

如,《条例》中提出,明确省、市政府有关部门实施示范区范围内的行政审批事项,由管委会负责实施;省、市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先行审核的示范区范围内的行政审批项目,委托管委会审核,再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最大限度地下放审批权限,实现示范区行政审批“办事不出园区”,为企业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据了解,今年,该区又承接了省、市下放(委托)的社会经济管理权限34项,再次为“放管服”改革按下快进键。

  将“光谷精神”写入基本法,让“宽容失败”有法可依

鼓励冒险,宽容失败,是光谷精神的精髓。

对于创业者来说,宽容失败就是不畏惧从头再来。

对于企业来来说,宽容失败就是鼓励试错。

而对于政府来说,宽容失败不只是口头鼓励,而是要让这种文化基因有深卧的法治土壤,有体制机制保障,拿出切实可行的托底机制,真正让创新创业主体没有后顾之忧。

《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规定了“营造鼓励创新创业、宽容失败的发展氛围”,规定了改革创新、先行先试的免责条款,建立容错机制,为宽容失败提供法治保障和支撑。

该《条例》还明确了“风险托底机制”,“建立示范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担保补偿机制,设立专项资金,为金融机构开展针对示范区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贷款、信用保险、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创业投资等业务提供风险担保补偿。”真正实现与企业风险与共,让企业放开手脚。

转化收益“上不封顶”,助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

在光谷的版图上,科技资源丰富,从不缺乏创新的动能。在改革创新已踏上快车道之时,如何让大量的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实现产业化,成为摆在光谷面前的一道“考题”。

对此,《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专门对“科技成果转化”做出规定,“示范区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事业单位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处置,科技主管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不再审批和备案。”且在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等方面,迈出全国性的第一步,“科技成果形成后一年内未实施转化的,在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项目完成人书面告知单位后,可以自主实施转化,转化收益中至少百分之七十归项目完成人所有。”

参与《条例》起草工作的相关负责人解释,“至少百分之七十归项目完成人所有”的规定,不仅有了“保底”机制,而且“上不封顶”,这个大胆的规定在全国实属首创。这有利于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成果转化新机制,实现国家、高校和科研人员的“多赢”,为国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改提供了实践探索。

  光谷八大园区之一的光谷生物城

第二部分 法治创新,转换角色服务“国之重器”

习近平总书记8年3次视察东湖高新区,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光谷在国家战略全局寄望之重,在全国高新区少有。4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光谷烽火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考察时,强调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国之重器必须立足于自身。

“国之重器立足于自身”的关键在“创新”。创新需要人才,需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法治光谷”打出立法、执法、司法、综治组合拳,第一时间回应时代课题。

“法治光谷”为“国之重器”揽才

从“立法”层面,《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单设“人才支撑”一章,要求“制定创新创业型人才发展规划,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激励和服务机制”,“设立专项资金,对示范区引进高端领军人才和高层次人才、团队及其创新创业项目予以支持”,为留住人才提供法治支撑。

继《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条例》颁布实施后,该区再放大招,又出台了旨在激励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新黄金十条”“招商十条”等系列政策,明确为人才办理“高层次人才居住证”,让其多方面享受本市市民待遇,设立“光谷科技悬赏奖”,明确每年安排10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招商引资和招才引智。

为留住百万大学生,该区推出“光谷落户直通车”微信小程序,落户光谷可全程网上办理,手机申请只需3分钟,为百万大学生落户提供便捷、高效服务。

此外,及时发现企业需求,开辟户政审批绿色通道,为集体户口满额但又有员工落户需求的企业提供扩容增额等服务;为长江存储、华星光电等高层次人才较多的企业,提供上门送政策、办证、到期签证提醒等贴心服务。

揽来人才,如何让才人安心地留下来?该区以实际行动回答这个课题,在外来人口集聚区域,探索“智慧平安小区”建设,以智慧化防控模式为基础,建立一批“四无”平安社区,打造出了“光谷理想城”等样本,为引进来的人才创造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帮他们更好地融入光谷大家庭。

贴心综合治理营造良好创新环境

良好的创新环境如何营造?该区各政法机关立足岗位职能,纷纷打出特色“服务牌”。

  高新区法院法官走访调研长江储存等企业,了解法律需求

深入开展“政法处级干部联系企业”、“万警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政法机关职能作用、政法干部职能优势,帮企业排忧解难。警方进驻企业,破解藤仓烽火光电材料科技施工项目推进难题,帮企业提前两个月投产,多占7%市场份额,多盈利2000万。

积极推动“法治政府”建设,通过“制度引领、联动协调、清单管理”,实现行政负责人出庭率100%,为企业创造安全、稳定、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11月,其典型经验在全市法治政府领导小组会议上交流。

大力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区法院积极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区检察院建立专案组,实施捕诉一体,推进智慧检务,开展远程提讯、远程庭审,案件办理全面提速,为涉案企业节省诉讼时间,大大降低企业的“诉讼成本”。

在破解执行难过程中,区法院更加注重“放水养鱼”方式,既保障申请人的合法权益,又盘活了企业;受理破产重整案件时,积极帮企业寻找投资人,助力企业腾笼换鸟,实现凤凰涅槃。

将每一起涉企案件的办理,都当做是一次为企业做的“法治体检”。区检察院在案件办理过程中,一旦发现企业出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漏洞时,会及时为企业发送检察建议书,提出相应的法律意见,推动将企业法律保护关口进一步前移。

为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区检察院还首创服务企业联络员机制,定期到企业走访调研,实地了解企业遇到的法律问题和困难,为上级决策提供详实材料。且对症下药,提供精准的法律服务。

  高新区警方为企业高层次人才提供贴心服务,获企业点赞

第三部分 法治升级,与国际接轨帮光谷走向世界

2016年4月,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武汉片区在光谷挂牌,标志着光谷进入自贸区时代,进入对外开放的最前沿,进入“世界光谷”时间。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世界光谷”面临“国际化”大考,有哪些难点、痛点需要攻坚?法治如何发力、与国际接轨,帮光谷走向世界?

“光谷翻译官”破解涉外警务难题

“世界光谷”面对的国际化挑战之一,就是“引进来”后的涉外警务语言瓶颈。

目前,光谷常住外国人近4千人,每年临时入境约3万人,涉外单位273家,企业境外人员1803人。外国人的聚集带给光谷活力与开放的同时,也给区域管理与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语言沟通问题成为涉外警务中的突出瓶颈,制约了光谷对外开放的步伐。

为了突破瓶颈,该区创新推出“光谷翻译官”APP。民警可根据需要,在APP上选择所需要的译员,接通后通过三方通话完成翻译。

光谷翻译官设有报警求助、当场盘查、入户走访、签证办理、住宿登记、现场预约、工作指南等7个功能模块,能提供英、日、韩、俄、法、阿拉伯、德、西班牙、越南、泰等10个语种翻译,基本函盖了常驻光谷地区95%的外籍人员语言交流需求。

目前,该区还在加紧研发APP的外籍人员使用端。外籍人员下载光谷翻译官并注册后,可通过软件平台推送外国友人签证、住宿登记等与其息息相关的出入境办证流程,实现涉外管理资讯服务无极限推送。同时,这个平台还将为外国人提供精准的生活资讯服务,建立外国友人网上社区,帮他们融入光谷大家庭。今后,还可通过平台推送中国法律法规,为外国友人普法,助他们知法、懂法、守法。

保护知识产权帮企业“走出去”

“一家企业到国外参展,展览还没结束就被告上了法庭,被起诉专利侵权。”在知识产权律师、得伟君尚武汉自贸区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刘祥斌看来,没有知识产权,企业“走出去”进入国际市场异常艰难。知识产权保护,是“世界光谷”面对的另一个国际化挑战。

12月3日,武汉自贸片区商标受理窗口在光谷公共服务中心正式启动运行,重点开展商标注册受理、商标法律咨询等业务服务,是全国首家受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委托的自贸区商标受理窗口。

过去注册商标必须亲自前往北京的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申请,或者通过商标代理机构来递交申请,如今直接在武汉自贸片区窗口递交,家门口完成,大大节省了企业的时间和物质成本。

商标受理窗口的启用,只是近年来光谷加大知识产权保护的一个缩影。此外,武汉知识产权审判法庭落户光谷,将有效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激励改革创新的主导作用,畅通知识产权保护渠道,为辖区企业营造更为规范、公平的法治环境,推动光谷成为华中地区知识产权保护的标杆。

如今,光谷每天申请的专利近70项。 光谷一年的专利申请量就高达2万多件。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加大,企业“走出去”的步伐将越迈越大。

“大普法”精准服务“国际化”

7月,中国(湖北)自贸区武汉片区获批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跨境电商是“互联网+”背景下全球贸易发展的一个新业态、新引擎,势头强劲。

就在辖区企业为“通关更便利”而兴奋不已时,高新区已经在思考“跨境电商中的法律风险”“企业该如何应对”。12月6日,借助第二届中欧自贸投资论坛举办契机,该区组织得伟君尚律师事务所的专业跨境电商研究团队,亮相论坛,为企业开展电子商务法等相关法律的普法培训。

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借助区域高校资源优势组建大学生普法志愿团,举办一月一主题的特色普法,这些是高新区一直在推动的常规性普法工作。但,这也只是该区普法工作的冰山一角。该区不断转换工作思路,不断拓宽普法工作的视野和格局,以更敏锐的嗅觉精准研判区域国际化中的热点、难点、痛点,及时发现、及时填补普法工作上的空白和盲点,开展精准普法,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已成该区普法工作的最大使命。

法治如何发力帮光谷走向世界?“法治升级!”严肃思考之后,该区政法委相关负责人回答了开篇那个重重的发问。

对光谷来说,“国际化”是个新课题。而法治的作用在于引领,若想占据研判未来的制高点,高新区必须通过“法治升级”重构“大法治”格局,以大法治“多重奏”,助力“世界光谷”高歌猛进。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