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两岸织锦绣 蓝天碧水满目新
2022-08-15 15:18:00 来源: 马鞍山发布


  开栏的话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马鞍山考察,赋予马鞍山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新发展定位。
  谆谆教诲犹在耳畔,殷殷嘱托重 任在肩。 今起,马鞍山日报社全媒体平台推出“牢记嘱托谱新篇 砥砺奋进新征程”专栏 ,全面展现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生动实践,生动讲述广大干部群众把殷殷嘱托落实在行动上、体现在发展中的精彩故事。 敬请关注!


  ▲慈湖河(资料图)


  天蓝、云白、水清、地绿,处处一派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这是全市上下奋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更是全市人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丰硕成果。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精准、科学、依法治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截至8月9日,今年全市PM2.5累计均值为36.5微克/立方米;全市国控断面水质均值达标率、优良比例和三个县级及以上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均实现100%。
  咬定青山不放松
  日前,记者走进位于九华村境内的八段沟水系,眼前山麓郁郁葱葱,碧水缓缓流过,脚下绿草茵茵,蜿蜒的步道向远方延伸。
  “你们很难想象,这片青山绿水,在几年前还是堆满废弃钢渣的地方。”雨山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王继军说。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后,2020年省级环保督察又发现,位于九华村的钢渣淋溶液经雨水流入八段沟,使其呈强碱性废水,对长江水环境构成威胁。


  ▲整治中的八段沟 (资料图)
  “我们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钢渣进行封存,避免雨水与钢渣接触,同时定期抽排钢渣堆内的碱性废水并转运至马钢热电厂进行回收再利用。”王继军介绍,通过实施地面硬化、截污阻隔、水井截流、山体截洪、防雨覆盖、循环利用、绿化美化等一系列环境保护治理工程,如今的八段沟水质酸碱度已回归弱碱性。
  钢渣堆上建绿洲,这背后是我市以壮士断腕的决心、抓铁有痕的措施、雷厉风行的作风,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的执着与坚持。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借助环保督察的东风,坚持“系统治理、源头治理、流域治理、精准治理”,全力抓好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
  刀刃向内,动真碰硬。按照计划,全市77个“1+1+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将于今年完成整改65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42个。
  长江岸边景致新
  长江东岸,从采石矶景区顺着沿江大道驾车行驶不到10分钟,“薛家洼生态园”几个大字便映入眼帘。记者漫步其中,只见近处花团锦簇、草木葱茏,远处飞鸟翔集、碧水荡漾,还有观景平台、游步道等可供游客欣赏江景、休闲徒步。


  ▲薛家洼 (资料图)
  今年57岁的赵晖是距离长江东岸不远的陈家村村民,从小在江边长大,现在一家人都是薛家洼生态园的常客。“一到周末,很多人总是携亲伴友来江边打卡。”赵晖说。
  只有生态优先,方能一马当先。
  为了母亲河的一江碧水,近年来,我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始终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将生态环保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最大的发展、最大的民生来抓。
  “我市先试先行、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专项工作,创新提出‘查、测、溯、治、管’工作模式,通过排查全方位、监测全覆盖、溯源全路径、整治全统一、管理全规范,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入河排污口“环保管家”专项团队的严佩嘉告诉记者,目前,我市已为4823个长江入河排污口上“户口”,并计划于今年底前完成长江干流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


  ▲和县浮沙圩湿地公园 (资料图)
  薛家洼对岸,长江西岸(和县段)岸线综合整治正在进行。非法码头被清理整顿后,占地1680亩的浮沙圩湿地公园7月1日正式开园:乌桕树分列步道两侧,紫色的马鞭草、橙色的硫华菊、红色的百日草争奇斗艳……这里正成为马鞍山市民休闲的新去处。
  从生产岸线到生活岸线、生态岸线,从背江发展到跨江发展,长江大保护倒逼城市空间布局升级,“一江两岸”正跃升为这座城市加速发展的新兴区域。
  “天罗地网”护生态
  7月23日,以“智能化助力减污降碳 数字化引领绿色发展”为主题的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环保分论坛在福州举行。峰会上,组委会发布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环保分论坛优秀应用案例。其中,“马鞍山市智慧环保建设服务项目”入选。
  据介绍,马鞍山市智慧环保建设服务项目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通过“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网络”,全面摸清环境质量状况、开展环境风险预警、研判环境形势发展,建立马鞍山生态环境指挥调度平台和移动监管平台,掌握与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相协调的信息化处理能力,为我市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


  马鞍山市智慧环保建设服务项目只是我市数字赋能守护生态环境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为提高生态环境监测现代化水平,保证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我市配备无人采样飞机、无人采样船、无人采样监测两用船,在全省率先实现水质采样方式全覆盖。


  ▲采石河(资料图)
  “‘黑科技’的应用让环境监测有了‘千里眼’‘顺风耳’,在环境质量监测、污染源追踪、突发污染事件应急监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马鞍山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监督监测室主任危勤涛说。
  一直以来,我市不断加大科技投入,自动设施建设始终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我市共新建、改扩建182套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并在全省率先完成主城区和工业园区光化学监测网络建设,建成7座VOCS自动站。


  ▲永丰河(资料图)
  与此同时,我市还实现了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全覆盖,建成8座水质自动站,实现了水源地水质实时监测和及时预警;建设了9座噪声自动站,率先实现了全市噪声功能区自动监测全覆盖。
  记者 任德玲 通讯员 徐丹丹
  编辑:王心怡
  校对:傅中平
  审核:谷雨 戎小平








  
  • 为你推荐
  • 公益播报
  • 公益汇
  • 进社区

热点推荐

即时新闻

武汉